“老周,别急着卖母猪!”9月26日一早,四川邛崃市固驿街道的生猪经纪人李强一边挂电话,一边把刚收到的红头文件递给养殖户周成林。文件抬头写着《农业农村部关于强化生猪产能综合调控的通知》,落款日期正是9月25日。周成林扫了一眼,心里咯噔一下:政策风向又变了。
这不是他第一次经历政策急转弯。2021年猪价飞涨,他跟风补栏,结果2022年行情跳水,一头猪亏掉三百多;2023年咬牙减产,偏偏年底价格又抬头。如今存栏的1200头能繁母猪,是他全部家当,也是压在胸口的大石。
一、政策到底说了啥?
把文件摊开,最显眼的是三句话:
- “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4100万头时启动一级预警”——眼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滑到4020万头,触发红线。
- “对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场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补贴”——周成林的场子正好踩线。
- “严禁投机资本恶意炒作猪价”——这句话让李强直咧嘴:去年囤栏待涨的教训还在。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处处长王建在9月25日的视频会上算了一笔账:按当前出栏均重125公斤、均价16.8元/公斤测算,养殖户每头亏损约180元。若放任产能继续下滑,明年二季度猪价可能突破30元/公斤,CPI将被直接推高1.2个百分点。

二、养殖户的账本怎么算?
周成林掏出手机,点开“猪联网”APP,输入自家数据:
- 能繁母猪1200头,后备母猪300头
- 当前仔猪落地成本420元/头
- 饲料配方玉米65%、豆粕20%,按今日成都周边到场价折算,育肥全程料肉比2.6:1,造肉成本14.5元/公斤
系统给出的盈亏平衡线是17.2元/公斤。这意味着,如果政策能把猪价稳定在17.5元以上,他每头猪能赚75元,全年出栏2.4万头就是180万元。
“关键看补贴怎么发。”周成林指着文件第3页,“对符合条件的规模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1200头就是12万元,虽然不多,但能覆盖一个月的流动资金利息。
三、区域差异下的操作手册
- 东北:解决“地趴粮”才能降本
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守聪在视频会上透露,他们用2024年新建的21座钢板筒仓,把玉米霉变率从8%降到2%,每吨饲料成本降低140元。换算到每头猪,就是少花35元。
- 华南:通风防潮设施补贴
广东温氏集团新兴分公司9月刚拿到500万元补贴,用于改造12栋母猪舍的负压通风系统。技术负责人陈志强算过:湿度每降10%,母猪年产胎次可提高0.3胎,相当于每头母猪一年多贡献3头断奶仔猪。
- 西南:抓住“川猪振兴”专项
周成林的场子正好在邛崃市2025年规划的“生猪产业强镇”范围内。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刚透露,对新建楼房式猪舍每平方米补贴200元,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周成林盘算:如果把现有平层猪舍改造成两层,新增1.2万平方米,能拿到240万元补贴,刚好覆盖环保升级费用。
四、政策落地的三个关键点
- 补贴申领流程
- 10月10日前通过“掌上牧云”APP申报
- 上传环评批复、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近三个月出栏检疫证明
- 县级畜牧部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省级10个工作日内公示
- 金融配套
农行四川分行9月27日推出“生猪保供贷”,对纳入调控名单的养殖场给予基准利率下浮20%的授信,单户最高3000万元。邛崃支行行长黄敏透露,周成林的场子已预授信1800万元,可随借随还。
- 保险兜底
人保财险四川分公司把育肥猪保险保额从800元/头提高到1200元/头,保费由财政补贴70%。周成林给2.4万头存栏全部投保,自缴保费57.6万元,一旦猪价跌破14元/公斤触发理赔,每头最多可获赔400元。
五、未来三个月的决策窗口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在9月28日的行业闭门会上提醒:本轮调控的核心是“稳产能”,不是“拉猪价”。他给出的时间表是:
- 10月:政策托底,猪价震荡筑底
- 11月:腌腊需求启动,价格温和回升
- 12月:春节前集中出栏,警惕二次探底
周成林计划:
- 10月暂缓淘汰母猪,先把12万元补贴拿到手
- 11月出栏8000头,锁定16.5元/公斤的合同价
- 12月压栏3000头大猪,赌春节行情,但全部购买期货套保
六、一个村庄的缩影
距离周成林猪场3公里的柏林村,67岁的脱贫户张大爷今年把3亩撂荒地流转给周成林种青贮玉米,每亩租金1200元。周成林承诺:政策补贴到账后,按每头出栏猪2元给村集体分红,预计全年能给柏林村带来4.8万元收益。
9月29日,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在柏林村召开现场会。副局长刘刚透露,全市已储备生猪调控项目资金1.2亿元,涉及83个规模场、12个楼房养猪项目。现场有养殖户问:“万一明年猪价又暴跌呢?”
刘刚指着正在建设的楼房猪舍回答:“看到没?四层立体养殖,同样占地,出栏量翻倍。成本降了,抗风险能力自然强了。政策不是让你赌行情,是帮你修‘护城河’。”
散会时,周成林特意绕到张大爷的地头。玉米已经抽穗,再过20天就能青贮。他掐指一算:这批青贮能替代15%的精饲料,每头猪又能省出23元。
暮色中,周成林的手机弹出一条消息:农行1800万元贷款已到账。他抬头看了看自家灯火通明的猪舍,突然意识到:这一轮政策红利,或许正是普通养殖户穿越猪周期的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