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市场不断变迁的当下,农产品消费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等新兴产品的走俏,昭示着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从传统的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转向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新的消费场景也在不断涌现。面对这一趋势,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从优供给、畅流通、活市场等多个维度发力,为农产品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优供给:源头把控,品质升级
农产品消费的源头在农业生产。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9%的高水平,为消费者吃下“定心丸”。“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6万个,较“十三五”末增加70%,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2亿吨。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高达6097.8亿元,有力推动了农产品生产向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迈进。

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积极行动,遴选发布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西湖龙井茶等39个第一批重点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引导各地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加大精深加工转化力度。通过食品工业的提质升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餐桌的过程更加高效、优质。
畅流通:构建体系,降损增效
农产品消费一头连着农业生产,一头连着百姓生活,流通环节至关重要。建设畅通、安全、高效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不仅能降低流通损耗、提升消费品质,还能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商务部加快健全农产品供应链,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打造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充分展现了电商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强大动力。
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冷链物流是保障其新鲜度的关键。“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部聚焦“最先一公里”,推进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实施中央财政冷链项目,支持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未来,“十五五”规划还将持续优化产地冷链物流网络,为生鲜农产品消费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活市场:创新场景,激发活力
如今,消费者在关注农产品品质与安全的同时,对体验感的需求日益增长,呈现出游购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等趋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成为塑造消费新场景、拓展消费新空间的重要途径。

农业农村部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格局。依托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开发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新产品,打造城乡居民消费好去处。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成为旅游业场景创新、业态融合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为进一步活跃城乡消费市场,实施方案提出持续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等创新节庆展会消费平台。2024年,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3000多场次,累计带动农产品消费300多亿元。今年,还将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打造更多消费场景,让农产品消费市场更加红火。
在农产品消费的新征程上,优供给、畅流通、活市场三大举措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农产品消费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农产品消费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