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高毒农药退出农业生产,全面停用促生长类抗菌药物

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成就。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强调,“十四五”期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确保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一、健全法规体系

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国家推动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对生产主体的监管,对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常规药物残留超标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新制修订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3782项,比“十三五”末增加了近40%,农业行业标准也得到了更新,目前有效标准达到6471项,涵盖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图片

二、严控生产安全

我国已如期完成了高毒农药的淘汰任务,这些农药已经从大田农业生产中完全退出。自2017年以来,兽用抗菌药的使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全面停止了促生长类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从而在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织密监管网络

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每年都会开展风险监测,将果菜茶、肉蛋奶、鱼虾蟹等日常食用农产品纳入监测范围,发现问题及时追溯处理。推广新型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田间地头迅速检测出农药残留情况。同时,全面实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给农产品发放“身份证”,压实了生产者的质量安全责任。

四、实施组合措施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开展了为期三年的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行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次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和措施表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水平,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放心的食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