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迈向智能化:大型农机成为秋收主力军

正值第45个世界粮食日,全国各地秋收工作有序展开。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装备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支撑作用。近日,全球农业机械领军企业凯斯纽荷兰在哈尔滨举办的田间活动上,多款新型大马力农机设备集中亮相,展现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驻会副会长李有吉表示,当前我国农业正在向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转型,这对农机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粮食增产、抗灾减损等新需求既带来挑战,也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尽管今年传统农机市场多个品类出现下滑,但细分领域展现出明显的结构优化趋势。凯斯纽荷兰中国及蒙古国总裁李康透露,虽然拖拉机市场总销量同比下降,但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10公斤以上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均保持增长态势。

这一变化与我国农业规模化进程密切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培育农民合作社超过200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去年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22.9亿亩次。李康指出,土地流转正在改变农业格局,特别是在中原地区,小地块整合成大地块,大型合作社不断涌现,为高端农机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

在活动现场,多款大马力农机设备引人注目。其中,Steiger 5304作为目前国内最大马力的全动力换挡拖拉机,搭载530马力发动机,峰值扭矩达2459Nm,可配套大型农具进行高效作业。据介绍,该拖拉机配合凯斯的Ecolo-tiger 875大型联合整地机,每日可耕作1200亩,平均作业油耗约为每亩1.8升。

另一款CR8.90联合收割机作为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收割机之一,采用智能感应系统和双轴流滚筒技术,在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作物损失,确保粮食收获质量。这些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展示,体现了现代农业机械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新推出的"农机云"智能生态平台在中国采取了完全本土化的部署方案。该平台提供智能车队管理、农场运营和预测性维护三大核心服务,既符合中国数据安全法规要求,又能满足本地化服务需求。

凯斯纽荷兰亚太区总裁卢卡·马纳蒂强调:"中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战略市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设备,更是对可持续农业实践的承诺。"

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5%,产业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智能农机设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李康表示,未来将加快推进核心零部件供应链本土化进程,在服务中国市场需求的同时,借助中国供应链优势拓展更广阔的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