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美国大豆迎来了收获季,然而中国的订单却一个都没有下。这与2018年的中美大豆贸易战情况相似,但又有所不同。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中国随即对美国大豆加征约25%的关税,导致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锐减甚至为零。当时,美国农民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在特朗普政府提供了260亿农业补贴以及中美短暂休战后,美国大豆出口得以恢复。
到了2025年,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特朗普连任后,继续采取强硬的贸易政策,并在4月将对华关税提高到三位数,试图逼迫中国让步。然而,中国早有准备,通过增加南美大豆进口和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成功减少了对美国大豆的依赖。中国不仅没有签署任何2025和2026年度的美国大豆订单,还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布局,如与巴西深化农业合作,投资建设港口和仓储设施,提高了巴西大豆的出口效率。目前,巴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74%。

特朗普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大豆,甚至承诺提供“快速服务”,但中国并未回应。这种情况下,美国豆农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农业部门的债务已经高达5920亿美元,财政压力巨大。即使美国政府继续进行补贴,这种做法也是不可持续的。

美国农民支持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但也迫切需要贸易解决方案,而不是依靠政府补贴度日。他们更希望实现自由贸易。农业经济占美国GDP的18.7%,支撑了二十三万个就业岗位,农业危机已波及农村社区。如果美国无法与中国达成协议,损失可能达到36亿至59亿美元,北达科他州单州损失可能高达6.4亿。
中美第四次谈判即将举行,农业危机将是重要议题之一。中国在这场博弈中的反击,不仅影响深远,而且紧迫性极强。长期来看,这场博弈不仅是贸易战,更是全球农业和经济格局的重塑。美国若不及时调整策略,农业危机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