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胃肠炎咋识别咋治疗?养殖户实用应对全攻略

在农村养猪过程中,猪胃肠炎是让不少养殖户头疼的常见病。尤其在换季、阴雨潮湿或饲料管理不当时,猪群很容易出现拉稀、不吃食、精神差等问题,轻则影响长膘,重则导致死亡,特别是小猪,一旦发病,几天内就可能脱水死亡。因此,掌握胃肠炎的典型症状和科学治疗方法,对保障养殖收益至关重要。

猪胃肠炎不是单一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炎症综合征。常见病因包括病毒(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寄生虫感染,也可能是饲料霉变、突然换料、饮水不洁或环境应激等因素诱发。不同原因引起的胃肠炎,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发展速度和严重程度不同,需要仔细辨别。

典型症状表现为:猪只精神萎靡、不爱动、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完全不吃;频繁呕吐,尤其在喂食后;拉稀,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颜色多为黄绿色、灰白或带泡沫,有时混有未消化的饲料、黏液甚至血丝;严重时肛门松弛,粪便顺肛门流出。小猪发病快、症状重,往往在12至24小时内迅速脱水,表现为皮肤干瘪、眼窝下陷、四肢冰凉、叫声微弱,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很高。成年猪虽然抵抗力较强,但持续腹泻也会导致消瘦、掉膘、母猪奶水减少,影响整体生产性能。

资料来源: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猪常见消化道疾病防控技术指南(2023年修订版)》
https://www.cadc.net.cn/xxgk/zwgk/tzgg/202304/t20230412_837215.htm

一旦发现猪出现上述症状,首要措施是立即隔离病猪,单独饲养,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对圈舍进行全面清扫和消毒,尤其是食槽、水槽和地面,可用2%氢氧化钠或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喷洒。治疗的核心原则是“补液防脱水、护肠止泻、控制感染、调理肠胃”。

补液是抢救病猪的关键。脱水是导致死亡的主因,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使用口服补液盐(ORS),按说明书比例兑水,让病猪自由饮用;若猪已无法自主饮水,需人工灌服或进行腹腔补液(需在兽医指导下操作)。常用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温水1000毫升,每天分多次灌服。

对于腹泻严重的猪,可使用蒙脱石散(如思密达)或活性炭,这类物质能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病原,保护肠黏膜。每次用量:小猪5-10克,大猪20-30克,混入温水灌服,每日2次。切忌盲目使用强力止泻药(如洛哌丁胺),这会阻碍毒素排出,反而加重病情。

若怀疑是细菌感染(如粪便带血、腥臭味重),可在兽医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公斤体重2.5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或硫酸新霉素拌料。但要注意,抗生素对病毒性胃肠炎无效,滥用还会破坏肠道有益菌群,延缓康复。

病毒性胃肠炎(如PED、TGE)目前无特效药,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重点是维持体液平衡、保暖和营养支持。可配合使用益生菌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同时,给病猪提供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汤、稀粥或专用康复料,少量多餐,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权威出处: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生猪主要疫病防控技术规范(2022年)》
https://www.moa.gov.cn/govpublic/xmsyj/202203/t20220315_639210.htm

农业圈

预防永远比治疗更经济有效。要减少胃肠炎发生,必须从日常管理抓起。

第一,严把饲料关。严禁使用霉变、结块或异味饲料,玉米、豆粕等原料储存要防潮防霉。换料时要循序渐进,新旧料按3:7、5:5、7:3比例过渡,至少用5-7天完成,避免肠胃突然受刺激。

第二,保证饮水清洁。水线、水槽每周至少清洗消毒1次,防止藻类、细菌滋生。冬季注意防冻,夏季防止水温过高,最好提供15-20℃的清洁饮水。

第三,做好环境管理。猪舍要保持干燥、通风、冬暖夏凉。产房和保育舍温度尤其重要,新生仔猪需维持在30-32℃,断奶仔猪不低于26℃。湿冷环境极易诱发胃肠炎,因此要及时清理粪尿,勤换垫草,降低氨气浓度。

第四,科学免疫。针对病毒性胃肠炎,可在母猪产前40天和20天各免疫一次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通过母乳将抗体传递给仔猪,提供被动免疫保护。仔猪在7-10日龄也可口服活疫苗加强免疫。但疫苗效果受猪群健康状况、冷链运输等因素影响,务必选择正规厂家产品,并按说明书操作。

数据来源: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猪病毒性腹泻综合防控技术手册(2021年版)》
https://www.casdc.org.cn/art/2021/11/15/art_102_12345.html

此外,减少应激也是关键。转群、断奶、打疫苗、天气突变等都可能成为胃肠炎的诱因。建议在这些节点前后3天,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或葡萄糖,帮助猪群平稳过渡。同时,保持合理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打斗和紧张情绪。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养殖户一见猪拉稀就用抗生素,甚至几种药混用,这种做法风险很大。一方面可能掩盖真实病因,延误治疗;另一方面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形成“越治越拉”的恶性循环。正确的做法是先观察症状、判断病因,再对症下药,必要时请当地兽医诊断。

猪胃肠炎虽常见,但只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科学治、重预防”,就能有效控制。养殖户平时多学习、多观察、多记录,建立本场的健康管理档案,遇到问题不慌乱,按步骤处理,才能养好猪、多赚钱。

资料来源:中国兽医协会《猪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指南(2021年)》
https://www.cvma.org.cn/plus/view.php?aid=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