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举行的2025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第二十一届夏季年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进行了深入对话。龚槚钦指出,当前智慧农业正在推动农业逐步走向‘工业化’,农资、农机、农艺和农产品供应链将被高度整合,数据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极飞科技从无人机业务起步,现已发展成为涵盖农业无人机、无人车等产品的智慧农业领域知名企业。公司致力于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为农业赋能,正从单纯的设备销售向‘智能农场服务商’转型。
龚槚钦强调,农业科技不仅是产业创新,更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关键。无论在哪个国家,农业面临的挑战都是相似的:农村劳动力减少、成本上升、气候风险加剧、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等。他认为,传统农业工具难以应对这些挑战,智能化技术成为唯一出路。
极飞科技几年前启动了‘超级棉田’项目,在新疆沙漠边种下了3000亩棉田。经过4年的技术迭代和模式探索,去年‘超级棉田’亩产量突破了529公斤,成为新疆最高产农场之一,而整个棉田仅需两人管理。龚槚钦介绍,这一模式已在全国逾1800家农场部署应用,并逐步走向全球。
龚槚钦认为,在本轮智慧农业的革命浪潮中,存在三大趋势:第一,小型智能农机将全球普及,以适应分散化、精细化的耕作需求;第二,农业产业正在逐步‘工业化’,未来从农资、农机到农艺和农产品的供应链将被高度整合;第三,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农场、数字农民的普及,数据会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他进一步表示,在智慧农业领域,中国企业很有机会引领世界,就像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居行业一样。据托普云农公告援引BIS Research数据,2021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到145.88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341.0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50%。
极飞科技自2019年起开拓海外市场,截至2024年底,其产品和服务已进入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发现无论在哪个国家,农业面临的挑战都是相似的。实际上,在我国,智慧农业正在由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先试,逐步向全国各地全面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的主体也正从政府部门、农业示范园区等逐步向农业全产业链普及和推广。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智慧农业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去年10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实施智慧农业三大行动。到2026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8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2%以上。
智慧农业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有效应对农村劳动力减少、成本上升、气候风险加剧等挑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