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红薯要铺地膜吗?铺地膜有什么好处?

种红薯要不要铺地膜?这是很多种植户都在纠结的问题。有人说铺地膜增产明显,也有人觉得传统露地种植更省心。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两种种植方法,帮助大家根据自己地块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地膜覆盖的优势

地膜种植最明显的好处是提高地温。在早春季节,铺了聚乙烯地膜的地块,5厘米深的土层温度能提高3-5摄氏度。这个升温效果对喜欢温暖环境的红薯特别有利。北方地区的种植户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提前10-15天移栽秧苗,这样就能延长红薯的生长期。试验数据表明,同样品种和管理条件下,铺地膜的红薯能提前7-10天收获,产量提高20%-30%。

在水分管理上,地膜也表现出色。它就像给土地盖了层被子,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在干旱季节,用地膜可以节省30%-50%的灌溉用水。到了雨季,地膜又能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垄面,避免土壤板结。这种特性让地膜特别适合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地区。

另外,黑色地膜还有个额外好处——抑制杂草生长。使用黑色地膜后,除草的人工成本能减少60%以上,这对规模化种植来说很有吸引力。

地膜对改善土壤环境也有帮助。覆盖地膜后,土壤微生物更活跃,有机质分解更快,有效养分含量更高。研究显示,铺地膜的地块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比露地种植高出15%、20%和12%。地膜还能减少红薯与土壤直接接触,降低黑斑病、软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率。

地膜覆盖需要面对的问题

不过,铺地膜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首先是成本问题,每亩地膜成本大约80-120元,加上铺设的人工费,总成本增加150-200元。虽然增产可以弥补这部分投入,但对小规模种植户来说还是笔不小的开支。

更让人担心的是环境问题。普通聚乙烯地膜自然降解需要200年以上,残留在土壤里会影响根系生长和农机作业。长期积累还会破坏土壤结构。虽然现在有了可降解地膜,但价格是普通地膜的2-3倍,性能稳定性也有待提高。

露地种植的价值

相比之下,传统露地种植虽然看起来“土气”,但在特定条件下依然很有优势。最明显的是投入成本低,既不用买地膜,也省去了铺设和回收的人工成本。

在夏季高温地区,露地种植可以避免地膜覆盖可能导致的地温过高问题。当地温超过35摄氏度时,反而会抑制红薯生长。另外,露地种植更便于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收获时,不用先清理地膜残渣。

在降雨充沛、气温适宜的地区,露地种植的产量与地膜覆盖相差不大,而且品质往往更好,具体表现为干物质含量更高、口感更佳。

管理上的差异

从管理角度来看,两种方式各有特点。地膜覆盖虽然前期投入大,但后期管理相对省事,除草、浇水的工作量都减少了。露地种植正好相反,前期投入少,但中后期需要更多人工进行除草、培土等作业。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地膜覆盖对土传病害预防效果好,但对红薯天蛾、斜纹夜蛾这些地上害虫的防控效果,与露地种植差异不大。

给你的实用建议

根据各地种植经验,我们总结出这些建议:

北方冷凉地区、早春栽培或干旱少雨区域,优先考虑地膜覆盖;

南方温暖地区、夏秋栽培或降水充沛区域,可以尝试露地种植;

如果你从事有机种植或特别注重品质,可以权衡后选择部分地块采用露地栽培。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注意轮作倒茬(间隔2-3年)、选用脱毒种苗、科学施肥这些配套技术。

随着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可降解地膜、液态地膜等环保产品会逐渐普及。大家在选择种植方式时,既要算经济账,也要考虑生态效益,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地膜覆盖对红薯生长的影响研究》,《作物杂志》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