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大李庄村:一个苏北乡村的美丽蜕变

在江苏北部的贾汪区,有这样一个村庄——大李庄村。它刚刚入选了江苏省第九批特色田园乡村名单,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因美丽乡村建设而受到认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完成华丽蜕变的村庄,看看它的变化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从普通乡村到田园明珠

驱车前往大李庄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农房,以及随处可见的绿意。这里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在原有村庄肌理上进行提升改造,保留了乡村特有的质朴韵味。

村民们说,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道路坑洼、房屋破旧、环境杂乱。如今,这一切都成了过去时。

“一带、两心、多点”的巧思

大李庄村最值得称道的是其精心规划的“一带、两心、多点”景观体系。

“一带”指的是贯穿村庄的生态景观带,沿着原有的水系和道路打造,既美化了环境,又为村民提供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两心”是村庄的两个核心区域——文化活动和便民服务中心。这里不仅有健身广场、农家书屋,还有电商服务站,既满足精神需求,也照顾物质生活。

“多点”则是散布在村庄各处的特色景观节点:可能是几棵保留完好的古树,可能是一片精心打理的小菜园,也可能是一个展示传统农具的小广场。这些节点让整个村庄处处有景、步移景异。

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

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是“面子”工程,更重要的是“里子”的提升。

村民说“现在房子不漏雨了,道路硬化了,自来水通了,宽带装上了,居住条件一点不比城里差。”他家的房子在外立面改造中保留了苏北传统民居特色,内部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厨房卫生间都焕然一新。

更让村民高兴的是,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一些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有的办起了民宿,还有的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的农产品。美丽乡村正在转化成“美丽经济”。

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经验

大李庄村的成功并非偶然,它的经验值得其他乡村借鉴:

首先是不搞大拆大建,尊重村庄原有格局,这样既节约成本,又留住了乡愁。

其次是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改造方案反复与村民沟通,确保真正满足群众需求。

最后是注重产业培育,环境美了,还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

的展望

如今的大李庄村,春天油菜花盛开,夏天荷塘飘香,秋天稻浪翻滚,冬天静谧祥和,四季皆有景。它证明了乡村振兴不是要把农村变成城市,而是让农村保留特色的同时,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

这个苏北村庄的蜕变告诉我们,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大李庄村正在这条路上稳步前行,它的今天,或许就是更多乡村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