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重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差距再缩小

10月30日,农业农村委消息,今年1至9月,重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4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7%。与此同时,城乡收入比也从上年同期的2.32∶1下降到了2.29∶1,这一变化反映出重庆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生活改善情况的关键指标。它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工资性收入大致就是农民外出务工所获得的收入;经营净收入主要来自农民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所得到的收益;财产净收入涵盖出租房屋、土地获得的租金,以及分红、银行利息等;转移净收入则包括养老金、种粮补贴,还有社会救济和补助等。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持续深入推进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坚持“村强”带动“民富”的理念,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农民持续增收筑牢了坚实保障。

在增加就业容量和提升劳动力素质方面,重庆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方面,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的扩岗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提供政策助力。另一方面,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巴渝工匠”乡村驿站,这一创新举措为乡村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交流搭建了平台。同时,积极打造“边城秀娘”“忠橙电商”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技能人才品牌,培育出“云阳面工”“大足雕客”等特色劳务品牌。这些品牌的打造,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技能水平,还带动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

除了在就业方面发力,重庆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扎实开展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按时足额拿到劳动报酬;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让农民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为了完成年度7%左右的增长目标,在四季度,重庆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为农民工创造更多稳定的就业岗位;持续推进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确保农民工的劳动所得不受侵害;开展持续清欠土地流转费行动,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大以工代赈力度,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让农民在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获得收入;深化强村富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重庆前三季度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城乡收入比的缩小,是各项政策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随着四季度各项举措的深入推进,重庆农村居民的收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将进一步缩小,农村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