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葡萄园里工作了十几年,最早接触矮化种植是因为老师傅的一句话:"人舒服了,葡萄才长得好。"那时候我们整天爬高上低地修剪枝条,不仅效率低,还经常摔伤。后来改用矮化种植,发现不仅工作轻松了,葡萄品质也提升了不少。今天就来跟大家详细说说葡萄矮化的具体方法。
为什么要做矮化种植?
管理更方便是最直接的感受。以前给3米多高的葡萄树疏果,一天下来脖子都仰酸了。现在树高控制在1.2米左右,站着就能完成修剪、套袋这些工作。去年我们在江苏的基地做过对比,矮化种植的园区,人工效率提高了将近四成。
品质提升也很明显。植株变矮后,养分能更集中地输送到果穗。我们测量过,同样品种的葡萄,矮化后的甜度能高出1-2度。特别是在大棚种植时,这个优势更突出。
节省空间这点在设施栽培中特别重要。山东有个葡萄园采用V形架,把树高控制在1.6米,配合滴灌系统,亩产达到了3000公斤。

不同架式的具体操作
单篱架是最常用的矮化架型,适合"夏黑"这类品种。我们把主干高度控制在0.8-1.2米,搭配3-4层铁丝。这种架式的优点是通风透光好,管理方便。
V形架的新梢呈45度角生长,整体高度在1.5-1.8米之间。浙江农科院的实验数据显示,这种架型能让叶幕透光率提升25%,特别适合光照不足的地区。
T形架的横梁宽度0.8-1米,栽培面高度1.2-1.5米。"巨峰"用这种架式效果很好,结果均匀,不容易出现大小粒。
丛状形更适合观光果园,树高只有0.5-0.8米,小朋友也能伸手摘到葡萄。不过这种树形需要配合生长调节剂来控制长势。

品种不同,方法也要调整
"红地球"这类长势旺的品种,需要更严格的控高。我们一般通过摘心和环剥把树高控制在1.8米以下,否则下部容易光秃。
"甬优1号"这类杂交种,用短梢修剪就能稳定在1.5米左右,而且不会影响来年结果。
砧木选择很关键。我们用"SO4"这类矮化砧木,能让树高自然降低20%-30%。中国农科院的研究显示,用贝达砧木嫁接的"阳光玫瑰",比自根苗能矮40厘米。
具体操作要点
定植时就要开始控高。我们在栽植时会保留基部3-4个芽重剪,这样能培养出低主干。河北产区的经验表明,定植当年留2芽平茬,第二年主干能增粗15%。
生长调节剂要慎用。花后7天喷施500ppm多效唑,能让新梢节间缩短30%。但一定要注意浓度,过量会导致叶片皱缩。
控根容器是个好办法。用直径40-50厘米的控根器,树高能自然降低25%。北京有个盆栽葡萄园就用这个方法,把树高控制在0.6米,既好看又高产。
光照管理不能忽视。新疆的试验数据显示,叶幕层厚度超过60厘米时,下部果穗着色度会下降50%。所以我们建议保持30-50厘米的层间距。

特殊情况的处理
在宁夏酿酒葡萄产区,为了配合机械采收,他们把树高控制在1米左右。
成都的观光葡萄园把树高定在1.2米,这个高度特别受带孩子的家庭欢迎。
内蒙古因为要埋土防寒,采用0.5米的匍匐式矮化,这样冬季埋土的厚度能减少40%。
我的心得体会
刚开始做矮化时,我也走过弯路。有一次把"红地球"控得太狠,导致产量下降。后来慢慢摸索出经验:不同品种要用不同的方法,而且要循序渐进。
现在新技术发展很快,江苏有个基地用传感器监测新梢生长,自动调节水肥,能把树高误差控制在5厘米以内。虽然我们普通种植户还用不上这么高级的设备,但说明这个领域还在不断发展。
建议新手先从单篱架开始尝试,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品种,把基础管理做好。矮化种植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耐心摸索,但只要方法得当,一定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葡萄矮化栽培技术规范》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葡萄架式与树形选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