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冬小麦,避开这四个坑,丰收不用愁

冬小麦想高产,播种可是打基础的关键一步。但很多老把式因为不懂小麦的生长规律,或者光凭老经验,一不小心就踩了坑,到头来产量上不去,干着急。今天咱们就聊聊种冬小麦最常见的四个误区,帮您科学播种,打好丰收的底子。

一、别图省事,早晚茬口得选对品种

很多老乡为了省事或者省钱,不管早茬晚茬,都用同一个麦种,这可是大错特错!茬口不同,地里的温度、光照、时间都不一样,对品种的要求也完全不同。

早茬地:前茬作物收得早,麦子种得也早,到天冷前能长60-80天。要是用了早熟或者怕早播的品种,很容易在冬天前就“疯长”。这种苗看着高,其实又细又弱,不抗冻,冬天一场寒流就可能冻死一片,还特别爱生病。

晚茬地:前茬收得晚,麦子播得迟,生长时间短(只剩40-50天)。如果用了晚熟品种,苗还没长壮实天就冷了,开春后发育慢,容易碰上春旱和倒春寒,结穗少,产量自然低。

怎么办?

记住“什么茬口配什么种”!早茬地要选生长期长、抗冻抗病、不容易旺长的中晚熟品种;晚茬地得用生长期短、晚播也能长得快、灌浆快的早熟品种。买种子时多问问农技员或靠谱的经销商,选适合咱本地的好品种。

二、别抢播,播种不是越早越好

“早播就能高产”是很多人的误解,总怕播晚了,没到日子就急着下种。但其实,小麦播种讲究“适时”,太早太晚都不行。

播太早的坏处:地温太高,种子发芽快,但根扎得浅,苗长得虚,这叫“旺长”。这种苗冬天不抗冻,容易死苗。而且苗挤苗,地里不透风,湿度大,病害、杂草也跟着来捣乱,后期可能减产两成以上!

怎么办?

看天看地看品种,找准“适时播种期”。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4-16℃的时候最合适,大概在9月底到10月上旬。晚熟的品种可以稍早点,早熟的品种可以稍晚点。如果地太干,就先浇点水造墒再播,千万别硬种。

 

三、别播太深,不是越深越抗冻

有些人觉得,种子播得深,冬天能保暖,苗更壮。结果一播就是八九厘米深,甚至更深。这反而害了小麦!

播太深的坏处:种子埋得太深,土里氧气少、温度低,苗还没钻出土就没劲了,要么出不来,要么出来也是黄瘦弱苗,根少蘖少,冬天不抗冻,春天返青慢。以后分蘖成穗也少,严重影响产量。

怎么办?

“深浅适中”是关键。一般播深3-5厘米最合适。沙土地保水差,可以稍深点(4-5厘米);黏土地透气差,要浅点(3-4厘米)。种子大的深点,种子小的浅点。地湿浅点,地干深点,但最深别超过5厘米。

四、别盲目多下种,不是越密越高产

“多种就能多收”的想法很普遍,于是拼命加大播种量,一亩地播个三四十公斤。结果地里苗挤苗,谁都长不好。

太密的坏处:苗太多,互相抢阳光、抢养分、抢水分。结果麦秆又细又高,很容易倒伏。而且通风透光差,病虫害特别多。虽然穗数可能多了,但每个穗结的粒又少又瘪,最后总产量反而下降,还多花了种子钱和药钱。

怎么办?

“合理密植”才科学。下种量要根据地力、品种、播期来定:

看品种:分蘖强的品种(比如有些杂交种)少播点,分蘖弱的品种(一些常规种)多播点。

看地力:肥地壮地,麦子分�多,少播点(15-18公斤/亩);薄地瘦地,麦子分蘖少,多播点(22-25公斤/亩)。

看播期:适期播种的,按正常量播(15-22公斤/亩)。每晚播一天,大概增加0.5-1公斤种子,但最多别超过30公斤/亩。

总之,种地不能光凭老经验,得讲科学。避开上面这四个坑,您就为冬小麦的高产打下了最结实的基础。希望今年秋天,大家都能播下一片希望,来年收获满仓丰收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