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从12号开到15号,其中有个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成了各种农业机器人的“秀场”。施药、除草、巡检,这些以前主要靠人力的农活,现在都有了新的“接班人”。
先来看一个大家伙——果园智能喷雾机器人。您只要给它设定好路线和参数,它自己就能在平原、山地、丘陵这些复杂地形里给果树打药,特别能干。
中国农业大学无人机系统研究院的院长助理余忠义在现场做了解释。他说,无人机打药适合像小麦、水稻这样的大田矮秆作物,但对于种得密、树冠厚的果园,药就很难打透。而这个机器人很聪明,能根据每棵果树树冠的大小自动调整用药量,保证效果。它还用了一个巧办法:通过风机送风,给喷出来的高压药雾一个“加速度”,让雾滴更细,喷得更密。这样,农药就能从下到上,覆盖到果树的每一个角落。听说这个机器人现在已经在全国推广开来了。

除了打药的,还有除草的。展出的激光除草机器人,只要一按开关,就能自己开到地里干活。它会根据作物的高度调节自己的底盘,然后能在1.5到2米的距离里,做到“只除杂草,不伤庄稼”。
余忠义介绍说,跟传统的人工除草、化学打药或者机械除草比起来,激光除草更环保、效率更高,也更灵活。这个机器人身上装了AI、视觉技术和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能精准地认出杂草,然后用激光束产生的热量把杂草烧掉。这套方法在种中药材、有机蔬菜这些对农药残留要求高的领域,潜力非常大,能有效避免农药影响食品安全。
余忠义也提到,农业机器人确实能代替人完成很多高强度、重复性的劳动,而且干活更精准。但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成本还比较高,制约了大规模推广。下一步急需通过控制成本和技术创新,让它们能像现在的拖拉机、收割机一样,普及到普通农户家里。

另一家叫北京爱科农的公司,带来了他们的探客自动巡检机器人。公司工作人员焦江华说,过去农田巡检主要靠人,结果很依赖个人经验,传感器精度也有限。而这个巡检机器人,现在已经在南京等地的草莓园里用上了。它像个不知疲倦的“科技哨兵”,带着多光谱相机等设备,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收集作物生长和呼吸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实时传到云端的AI分析平台,平台能判断出草莓有没有得炭疽病这类病害的风险,然后提前发出预警,并给出种植管理建议。
在博览会上,还能看到农产品采摘机器人。操作员按下遥控器,它就能在温室大棚里伸出机械爪,采摘番茄、黄瓜这些作物。
北京青畴智谷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史可鉴说,他们的团队事先采集了标准大棚的数据,让机器人的转弯半径能完美匹配种植架和垄的间距,这样就能在有限的空间里灵活作业。机器人通过自身的视觉系统识别果实的颜色和大小,确定位置,它还配备了不同材质的机械爪,以免在采摘时碰伤果实。目前这个产品还处在示范应用阶段,他们很期待能和各地的农民合作社一起合作开发,让机器人更好地适应不同作物的采摘场景,最终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次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的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共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整个大会包括1场开幕式、7场专题会议、这场农业科技博览会,还有40多场平行会议和国际交流活动,目标是打造一个国际化、高规格的农业领域高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