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谷子有什么技巧?谷子的种植方法与技术有哪些?

在山西长治壶关县的旱垣地上,农技站老站长魏全有带领团队种植的"长谷6号"谷子品种,去年取得了平均亩产712斤的佳绩,最高地块达到820斤,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200斤。这一成果表明,通过科学种植技术,谷子产量可以显著提升。以下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种植要点。

选种要因地制宜

品种选择需考虑种植区域特点。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的研究显示,同一谷子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可能减产35%。山西旱垣地适宜种植抗旱性强的"长谷6号",其抗旱指数达1.4;河北低平原则更适合种植抗倒伏能力强的"冀谷39"。种植者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权威出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谷子品种区域试验报告2023》)

种子处理防病害

白发病和黑穗病是影响谷子产量的主要病害。播种前使用35%甲霜灵配合6%戊唑醇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防治效果可达92%。处理后的种子应在阴凉处晾干24小时,使种皮均匀成膜。这一措施能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率,保障出苗质量。

播种深度要适宜

谷子籽粒较小,顶土能力较弱。播种深度以2厘米为宜,在旱地墒情较差时可适当加深至3厘米,但需进行镇压。研究表明,2厘米深度出苗率可达93%,而4厘米深度出苗率会降至68%,直接影响最终产量。(数据来源:知乎专栏《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合理密植保产量

种植密度对产量有重要影响。试验表明,每亩保留3.5万株可获得较高产量,达708斤。行距35厘米、株距5厘米的种植方式,既能保证通风透光,又能使穗码紧密,千粒重稳定在3.1克以上。

科学管理水肥

谷子生长过程中需重点把握两个关键浇水时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拔节期每亩灌溉30立方米,配合追施15斤尿素,可促进穗长增长。灌浆期若出现叶片发黄,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千粒重。灌溉后应及时松土,减少水分蒸发。

有效防控杂草

谷莠子是主要杂草危害。可在播种后出苗前使用封闭除草剂,每亩用量150毫升,兑水30公斤,防治效果达85%。苗期3-5叶阶段,可选用选择性除草剂进行定向喷雾。施药应选择无风天气,避免药液漂移造成药害。

适时收获保品质

当谷穗变黄、籽粒变硬、70%籽粒转色时,即进入蜡熟末期,此时收获可降低脱粒破碎率。选择连续晴天进行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可控制在2%以内。适时收获还能避免秋季连阴雨造成的损失。

经济效益分析

按当前市场价计算,亩产700斤谷子产值可达1820元。扣除种子、水肥、农机和人工等成本420元,每亩纯收益约1400元。与种植玉米相比,谷子种植在节水方面更具优势,特别适合水资源不足的旱地种植。

注意事项

种植谷子应避免连作,至少间隔2年轮作,可有效降低白发病发生率。同时要严格控制播种深度,避免超过4厘米。追肥时期也要把握得当,氮肥施用过晚可能导致贪青晚熟,影响产量。

通过科学选种、精细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适时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落实,谷子种植能够获得稳定且较高的产量。这些技术措施经过实践验证,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