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正好,漫步在湖南省涟源市,青山绿水间,天柱山禽业专业合作社智慧养殖基地很是醒目。这里青山环抱,空气清新,若不是声声鸡鸣传来,很难将眼前现代化厂房与养鸡行业联系起来。
走进基地,碰到了合作社理事长龚光辉,他正在包装车间抽检产品质量。“到生产一线看看,心里才踏实。”在养鸡行业摸爬滚打16年的他,依旧勤奋且热情满满。
时间回到2009年,顶着“海归硕士”光环的28岁龚光辉,毅然选择返乡养鸡,这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父亲龚雪东第一个反对,他养鸡几十年,深知这行的辛苦,觉得不如去大企业上班体面。但龚光辉坚信:“农村天地广阔,养鸡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求学经历拓宽了龚光辉的视野,让他意识到农业要发展,必须走规模化、智慧化道路。于是,他“砸下几乎全部家当”引进国际知名企业设备,建起第一条自动化饲养产线。然而,投产就遇难题,国外设备与本土鸡种不适应,鸡不产蛋、死亡率高,龚光辉急得“瘦了一大圈”。
设备“水土不服”,那就自己研发。学经管专业的龚光辉带着技术团队,日夜泡在实验室、蹲在养殖场,自己画图纸、搞安装,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全新智能产线投入生产,养鸡事业步入“快车道”。
如今,在养殖基地,小鸡住进干净舒适的“空调房”,吃上精心调配的“营养餐”。温度、湿度精准控制,饲料投喂、送水、清粪全智能化运行。科技手段让养鸡效率和质量全面提升,天柱山禽业成长为行业“顶流”,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年出栏肉鸡1800余万羽,日产蛋超20万枚,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1亿元。

事业有成的龚光辉,没有坐在办公室享受成果,而是活跃在周边村子里。同事们不理解,他却说:“就想为农村发展做点事。”他挨个村对接合作,帮村民搭建鸡棚,发放鸡苗、饲料和疫苗,还组建技术服务队伍,手把手培训指导。枫坪镇三角村党总支副书记梁治中记得,村民的鸡染病,龚光辉不到30分钟就带着技术人员赶来,村民都夸他“要得”。
在龚光辉带领下,天柱山禽业探索“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与周边53个村、9400余名群众紧密合作,累计免费发放鸡苗200多万羽,为村集体经济增长和村民增收注入新活力。56岁的三角村村民周集红,在合作社帮助下养鸡,去年收入近2万元,养鸡劲头更足了。

有了龚光辉的示范,当地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村里创业。父亲龚雪东也改了口风:“养鸡是个好事业!”
“接下来,我希望把智慧养鸡事业坚持下去,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新‘鸡遇’,让乡野成为希望的田野。”龚光辉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美好未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龚光辉正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