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菏泽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各地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今,特色种植已成为菏泽乡村发展的亮丽名片,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鄄城县阎什镇申魏庄村的地瓜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小型地瓜专用犁筛机在田间穿梭,工人们熟练地翻检、托运着地瓜。种植户张立贵今年种植的260亩“白雪公主”地瓜喜获丰收。他兴奋地算起了一笔账:“今年种了260亩地,除去一切费用,一亩地纯利润能有3000元。”
张立贵能有如此好的收益,离不开他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为了改良沙质土壤,他铺设了滴灌系统,还施用豆饼等有机肥,让地瓜亩产稳定在6000斤左右,品质也大幅提升。不仅如此,他还采用保鲜窖恒温储藏技术,实现错峰销售。他介绍说,保鲜窖不仅能保持适宜温度,还能让地瓜进行糖化过程,淀粉转化为糖分,一个多月后,地瓜口感变得香甜可口,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

而在郓城县唐庙镇,连片的生姜迎来了集中采收期。农户们在田间地头忙碌地挖掘、分拣、装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种植户毕延朋感慨地说:“以前单门独户种植,选姜种、施肥全凭感觉,收获时还没销路,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成立了合作社,采用科学种植方法,每亩能增产3到5千斤,每亩收入可达3万多元。”
当地推行的“合作社 + 家庭农场”模式成效显著。这一模式有效整合了土地资源,为农户提供统一的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解决了农户单打独斗的难题。种植户刘学旭就是受益者之一,他自己种了五亩多姜,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闲暇时还能在合作社帮忙,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
随着生姜品质和口碑的不断提升,唐庙镇生姜的市场吸引力越来越强,采购商纷至沓来。采购商刘传闪说:“我来自附近的农贸市场,听说丁庄村种的姜色泽和质量都很好,今天特意过来采购。”
菏泽特色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赋能和市场的引领。从鄄城的地瓜到郓城的生姜,特色农产品实现了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华丽转身。这背后,是种植户们不断探索创新、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的努力,也是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引导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果。
对于想要发展特色种植的农户来说,可以从菏泽的成功经验中汲取灵感。首先,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选择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特色作物。其次,要注重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此外,还可以借助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菏泽的特色种植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地区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让乡村产业更加兴旺,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