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西省灵丘县的老爷庙前,我缓缓闭上双眼,刹那间,耳旁呼呼作响的风声,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夹带着88年前那连天的厮杀声,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了那场在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那是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一支历经长征千锤百炼的八路军队伍,与一支自诩为“钢军”、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在这片土地上狭路相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这一战,犹如一道划破黑暗夜空的闪电,照亮了华北战场的天空。它是中国军队在华北战场上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一举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静静地矗立在老爷庙对面的山坡上,仿佛一位沉默而坚定的历史见证者。站在纪念馆前向下俯瞰,昔日的主战场乔沟,早已褪去了战争的苍凉与血腥。如今,纪念馆四周松柏挺拔、郁郁葱葱,仿佛在诉说着和平的来之不易。纪念馆所在的白崖台村,联合周边村庄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将一个个“点状特色”巧妙地连点成线,汇聚成一片“片区亮色”,让红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昔日,平型关大捷重拾了国人的抗战信心;如今,它已成为灵丘人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强大精神动力。灵丘,这片“九分山水一分田”的土地,拥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流经灵丘全境的唐河,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是白洋淀重要的生态涵养地,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灵动与生机。
灵丘不缺水,但当地人对水资源的保护却有着高度的共识。近年来,灵丘县围绕建设面向京津冀的生态涵养保护区、文旅康养示范区、有机农产品供给区、产业转移承接地、数字经济先行地的“三区两地”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全域、全景、全时、全民、全业联动发展。在文旅产业方面,走出了一条红色动人、绿色宜人的发展新业态,让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得益彰,共同绘就了一幅美丽的发展画卷。
从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顺着乔沟而下,开车不过10来分钟,便来到了地处唐河河谷的东河南镇。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灵丘的富庶之地,也是灵丘发展有机农业的主要区域。自2013年起,灵丘县便将发展有机农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经过多年的努力,这里建成了3万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其中有机认证基地达13个,认证面积1万亩、认证品种108个,有机农业总产值高达5亿元。有机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让灵丘的农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唐河自西向东流过灵丘县城后拐了个弯,向南进入唐河大峡谷。看着两岸近乎垂直的崖壁,行走在狭窄的河谷公路上,心头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同行的县新闻中心工作人员王爱民介绍,沿着峡谷的红石塄乡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以前,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讨生活,留下的老人小孩只能靠着一点点贫瘠的土地艰难度日。
然而,如今的红石塄乡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有机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旅游”模式的引领下,红石塄乡走出了一条确保农民不离地、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居、保增收的就地城镇化有机农业发展道路。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岁月如梭,在红色基因的厚植下,革命老区灵丘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绿色发展理念已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融入了每一个灵丘人的心中。老百姓的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越过越有奔头。灵丘,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