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无疑是农村最大的优势与宝贵财富。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中央企业积极作为,在帮扶地区的“试验田”里深耕细作,大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全力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以绿生金”之路越走越敞亮。
发力生态治理,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愈发亮丽。地处黄河源头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平均海拔超4500米,冬季漫长且寒冷。当地群众长期依赖烧煤和牛粪取暖,不仅供暖效果欠佳,还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自2017年起,青海省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紧密合作,在玛多县分片区、分乡镇推进“煤改电”清洁取暖项目。这一举措既解决了群众取暖难题,又守护了三江源核心区的生态环境。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特色央企,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定点帮扶的河南嵩县、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投资建设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实施荒山绿化工程,推广“光伏 + 农业”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绿色根基。正如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大军所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推进产业培育,让“金山银山”的成色更加充足。山西省平陆县依托独特的土壤、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然而,种植技术落后、销售渠道单一、产业链条短等问题,成为制约水果产业发展的瓶颈。定点帮扶平陆县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整合技术、资金、产业链优势,从种植、加工、销售全环节发力。通过创新电商销售模式、开展技术培训与推广、发展精深加工等帮扶“组合拳”,助力当地破解水果产业发展难题。以元气岭万吨果汁厂为例,项目投产后每年带动果农增收超1000万元,累计惠及2000余户农户,还创造了300余个就业岗位,让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发力机制创新,让“价值实现”的通道更加顺畅。畅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关键在于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难题。中国节能旗下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国资央企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路径。针对“难度量”问题,该研究中心牵头编制《项目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通则》,创新建立项目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总体框架,将绿水青山的价值数据化、标准化呈现,转化为“看得见”的资产凭证,并在光伏、风电等领域应用落地,为相关实践提供“操作手册”。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桂华表示,未来将聚焦乡村生态振兴品牌建设滞后、平衡生态与发展难度大等挑战靶向发力,打造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和实践标志性成果。
乡村振兴是系统性工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场“接力赛”。多家央企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携手共进,定能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中华大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绘就乡村生态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