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秋粮生产正迎来关键时期。今年,河北省的秋粮生产形势复杂多变,南部地区遭遇干旱,中北部部分地区则面临洪涝灾害。然而,在各级政府、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秋粮生产正朝着丰收的方向稳步迈进。
南部抗旱:农技助力保丰收
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前白落堡村,78岁的柳志华站在自家的玉米田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尽管今年天气干旱,但他的玉米田依然长势良好。柳志华说:“今年能丰收,多亏了品种好、滴灌设施到位,还有农技人员的贴心服务。”
在冀南魏县,抗旱行动如火如荼。魏县前大磨乡爱耕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李西林介绍,他们种植的2500亩玉米全部用上了喷灌设施,不仅解决了抗旱问题,还提高了肥水利用效率。他说:“新品种、新栽培技术真给力,尤其是滴灌设施,成为偏旱年份丰收的保障。”
魏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童利军介绍,该县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抗旱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奔赴田间,指导农户及时浇水追肥、辅助授粉、“一喷多促”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邯郸市也出台了相关通知,组织15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精准的技术帮扶。
中北部防汛:多措并举促生产
与南部的干旱不同,河北省中北部地区今年遭遇了强降雨,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在坝上康保县八大股村,河北省农科院组织了11支专家团队奔赴生产一线,帮助农户开展生产自救。蔬菜专家走进西甜瓜大棚,为农户讲解灾后恢复方法,助力农户恢复生产。

怀来县九营村种粮大户王爱军的1500亩农田被淹,当地农业部门及时检验土壤墒情,引导用无人机飞播配方叶面肥,并给田间补充氮肥、钾肥,帮助他尽快恢复生产。
河北省农业农村系统迅速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加强与应急、气象等部门的沟通会商,提前预判灾害趋势及影响。全省协调安排省级应急保障资金3664万元,用于农田排水、改种补种及生产设施修复。同时,落实163万公斤救灾种子储备,全力调配抽排水设备,组织专家团队和农技骨干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
全省秋粮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河北省的秋粮整体长势良好。在肥乡区南屯庄村,种粮大户张瑞杰的1500多亩耕地全部种植了玉米以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他说:“今年整体长势好于去年,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收成!”肥乡区是玉米种业大县,当地的“沃土种业”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玉米种业企业。今年,该区出台了相关方案,旨在大面积提升全区玉米单产水平。
当前正值玉米灌浆期,也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河北省出台《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保秋粮丰收工作方案》,提出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制定15条防灾减灾救灾措施。中北部地区要求疏通沟渠,抢排积水,中耕散墒,科学追肥,改善土壤透气性,助力植株生长。各地还根据前期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防治秋粮重大病虫害。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督促指导各地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紧盯抗灾关键时段,切实把农业防汛抗旱救灾的责任落实到市、县、乡、村,任务落实到具体农户、具体田块,抓实抓细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全力以赴保秋粮丰收。”
在抗旱防汛的双重考验下,河北省的秋粮生产正朝着丰收的方向稳步迈进。这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离不开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广大农民的不懈努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河北省将迎来又一个丰收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