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起,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掀起了一股外出务工的热潮。一批又一批固始人背井离乡,踏上外出打拼的征程,常年向外输出的劳务人员近80万,让固始成为全国闻名的“劳务输出大县”。时光流转,多年后,那些在外闯出一片天地的固始人,带着技术、资金和经验,如归巢之凤般返乡创业,以“回归经济”为引擎,驱动乡村产业蓬勃振兴。
近日,走进固始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煜城纺织有限公司车间,织布机高速运转,丝线在机械臂的精准牵引下,交织成一块块精美的布料;厂区外,一辆辆满载成品布匹的货车有序驶出,奔赴全国各地。这繁忙有序的生产场景,正是固始“回归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20多年前,固始就为‘回归经济’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固始县劳务经济服务中心主任张震回忆道。当时,多名返乡创业者荣获“创业奖”“奉献奖”“特别贡献奖”,这些荣誉激励着更多人回馈家乡、投资兴业。在早期返乡创业者中,夏振中的故事与当地产业发展紧密相连。
夏振中高中毕业后便离开家乡,2006年在外地纺织行业站稳脚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7年,固始县将纺织产业确定为县域主导产业,发出返乡创业的号召。夏振中毅然带着52台织布机返乡,创办了煜城纺织,成为首家入驻固始开发区的纺织企业。固始开发区负责人感慨:“一人创业,带动一片。”如今,煜城纺织年产值突破亿元,为大量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夏振中并非个例。早年间,仅在江浙一带从事纺织行业的固始人就超过20万。2020年,“90后”熊连生带领30多名同乡返乡创业,在家门口办起了工厂。他兴奋地说:“一期厂房40亩土地当年征地、次年投产,二期80亩厂房建成后对外租赁,现在三期160亩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如今,这些“南飞雁”纷纷归来,助力固始纺织产业从“零星起步”迅速迈向“集群崛起”。截至2024年底,固始已建成20个专业化纺织产业园,入驻企业超5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98家,织机总量达4.2万台,年产值突破220亿元,成为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的一颗璀璨新星。
随着纺织产业集群效应的释放,固始“回归经济”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循环经济、特色农业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形成“多点开花”的崭新格局。
在循环经济领域,在外打拼多年的张传卫,于2013年在固始县成立华阳长青投资有限公司。目前,企业年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该县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也悄然成型,2024年当地循环经济产值达20亿元,在中部地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成绩斐然。
在特色农业领域,“鹅块哥”陈玉平于2015年返乡后,建成该县首家固始鹅块工业化生产线,还联合11家本地企业牵头组建“固始鹅产业联合体”,让“固始鹅块”这一地方特色美食香飘全国。
“我们敞开胸怀,拥抱每一位回归者,也期待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实现更大蝶变。”固始县委书记杨浩威表示。固始县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场地物业等多方面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持续激活“回归经济”的发展潜能。
30多年来,固始县实现了从“雁南飞”到“凤返巢”、从“单纯劳务输出”到“回归经济崛起”的华丽转身。目前,返乡创业者已达4.1万人,带动超22万人实现本地就业,先后荣获“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河南省优秀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固始的“回归经济”之路,正越走越宽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