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县七山乡鱼盆村:党支部引领下的丰收画卷

秋风一吹,空气里都是甜丝丝的——这阵子啊,永登县七山乡的鱼盆村,就跟被打翻的调色盘似的。绿树抱着小山坡,田埂上的籽瓜黄澄澄地滚着,羊群在坡上慢悠悠啃草,村民们的笑声混着镰刀割瓜的沙沙声,你说这是不是一幅活色生香的丰收画?今天啊,咱们就走进这个被坡地和绿意裹着的小村,看看党支部咋带着大伙儿把日子过成了“甜滋滋”的样子。

一脚踏进村里,你就会被眼前的热闹劲儿裹住——东头的田埂上,老李头正弓着腰割籽瓜,绿皮黄瓤的瓜堆成小山;西头羊圈里,火婶子拎着草料往羊槽里倒,羊儿们“咩咩”叫着抢食,连尾巴尖都快活地甩。这几年村里人腰包鼓了,日子红火了,说起村党支部,大家伙儿脸上的笑都藏不住。书记石明军总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不能光守着老几样过日子。”

鱼盆村肉羊养殖场

以前啊,村里的地大多是靠天吃饭的旱地,一场雨下不来,一年的收成就悬着心。这两年不一样了,石书记带着大家跑项目、争资金,在山沟里修起了好几个蓄水池,水管子顺着山梁架过来,干裂的坡地终于能浇上水了。“这旱地啊,以后也能变成水浇地!”我蹲在地埂上和他聊天时,他正摸着刚冒芽的玉米苗,眼里的光跟星星似的,“咱也能尝尝‘看天吃饭’之外的甜头儿!”

要说村里现在啥最金贵?那必须是籽瓜!你可别以为这瓜只是长得大,其实“宝贝”都藏在籽里。前两年石书记带着几户人家试种,一开始大伙儿心里都打鼓:“这玩意儿能卖钱吗?”没想到啊,长出的籽又黑又亮,收购商开着卡车停在村口,一毛多一斤收,村民们抱着装满瓜子的麻袋,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现在啊,全村差不多一半的旱地都种上了籽瓜,成了实打实的“摇钱树”。

养殖方面,村里的七山羊那可是老牌“明星”了,肉嫩汤鲜,就是羊绒不够好,卖不上理想价。后来呢,村两委一合计,决定从辽宁引进纹山羊——你可别小看这羊,它的羊绒能剪五六斤,比本地七山羊多了不少,肉也是红白相间,南方的客商抢着要。养殖户石占辉家就养了二十多只,他给我掰着手指头算:“以前一只羊卖三百块,现在这纹山羊,一只能卖六百多!”

不光是养羊,村里还建起了肉羊养殖场。“咱想打造七山羊的品牌效应!”村党支部副书记火兴元拍着胸脯说,养殖场现在主要养七山羊,羔子一出栏就被订走,村集体经济也跟着鼓了起来。

现在的鱼盆村啊,田埂上是绿油油的籽瓜,坡地上是成群的纹山羊,连空气里都飘着“丰收”的味道。你看这村子,靠着党支部带着大家琢磨出的“土办法”,把以前的“土坷垃”变成了“金疙瘩”。这大概就是乡村振兴的真正模样吧——有带头人的实干,有村民们的实在,还有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