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沟村:从葡萄藤到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东山之上,有一个名为水沟村的村落。这个名字看似与水有关,实则因周遭九条沟壑曾有清泉四季涌流,养育着村里人而得名。这个季节,市民们纷纷驱车前来,只为品尝这里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水沟葡萄。

古园新技 果熟满径

秋日阳光下,一棵历经600年风雨的国槐静静地矗立在村口,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变迁。村民赵文元已经侍弄龙眼葡萄20多年了,他自豪地说:“这葡萄每公斤能卖到8元,但最好的味道还在国庆后。”老赵的话让游客张先生赞叹不已:“这葡萄真不一般,有股特别的清香!”

如今,水沟村不仅种植了巨峰、太妃等9个品种的葡萄,还有杏、大樱桃、李子等多种水果可供采摘。这些丰富的果品,为村庄带来了新的生机。

农旅融合 四季生金

水沟村的发展不仅仅是靠种植业,更在于农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周末的清晨,采摘园外停满了车辆,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甜香。游客在这里不仅能体验丰收的喜悦,还可以前往采薇庄园感受滑雪和户外拓展的乐趣。而在古槐树下,老人们讲述着往昔的故事,郭秀资助义军、其孙郭伦支持抗日游击队的爱国传奇,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闹市中藏着‘大隐之居’”,这句话道出了水沟村的独特魅力。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顿简单的农家饭,而是一种回归本真的世外桃源生活。

窑洞生财 未来可期

水沟村的发展之路,是关于“路”的故事。过去是泥泞的土路,如今是崭新的柏油路,而未来则是一条越走越宽的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之路。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干部们正在讨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他们打算利用闲置的12孔旧窑洞,打造传统豆腐坊、豆油石磨压榨等体验项目,让游客亲手参与其中。

这条未来之路规划清晰且务实,目标是为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50人以上。现代化的种植规划中,还将采用无人机喷药除虫、小型机械自动化等技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从咸丰年间的葡萄藤到今天的共享大棚,从贡品传奇到豆腐坊里的烟火气,水沟村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需要现代产业的硬支撑,也需要历史文脉的软实力。如此方能行稳致远,酿出醇厚绵长的幸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