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阳山县:以“百千万工程”为笔 绘就城乡和美新画卷

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节点。清远阳山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重点领域,以扎实举措推动工作走深走实,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交出阳山答卷。

如今,阳山街道宽敞洁净、村舍整齐美观,繁华镇街与静谧乡村相得益彰,城乡更新与乡村振兴协同共进,这一和谐景象是阳山推进城乡风貌管控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直观成果。

三级联动,绘就农房风貌新图景

七拱镇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农房风貌提升成效显著。青瓦白墙的庭院错落有致,岭南建筑元素点缀其中,村民李叔感慨房子改造后如同换了新房。这是阳山全域推进农房风貌提升的缩影。

农房风貌提升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阳山从制度建设入手,印发行动方案,成立工作小组,建立“县协调、镇(乡)排查、村落实”三级联动机制。聚焦主干道沿线农房整治,按照“试点探路、先点后面”的节奏有序推进改造。

为将农房改造从规划变为现实,阳山多管齐下。严标准控新增,要求乡镇严格监管农村房屋建设各环节,杜绝新增问题房屋,还组织业务培训与现场观摩会提升既有农房品质。聚合力破难题,采取“以奖代补、奖惩结合”策略,通过多元资金筹措模式支持改造。强技术固根基,搭建乡村建筑工匠培育平台,开展3次培训,412名工匠参训、314人达标领证,为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在农房设计上,阳山遵循“三统一”原则,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各乡镇结合自身文化底蕴打造特色风貌,大崀镇依托优势打造美丽入口通道,小江镇打造“一房一景、一线一韵”景观带,黎埠镇聚焦主街建设提升圩镇品质,秤架瑶族乡融入民族元素展现独特风情。2023年以来,阳山累计完成风貌提升路段530多公里,改造农房5000多栋,汇聚成城乡风貌“大美”画卷。

多元共治,擦亮乡村高颜值

走进大崀镇松林村,流水潺潺,村居整洁,产业兴旺,这是阳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体现。

阳山锚定“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及“六乱”整治、村庄风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印发系列文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推动环境整治全域覆盖。数据见证成效,全县159个行政村清理积存垃圾3084吨,清理农村水塘、小微水体1162处,拆除危旧房屋、乱搭乱建109间,建设“四小园”34个。

阳山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村民转变角色。杨梅村推行“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红马甲”活跃在街巷;各村将农房风貌要求纳入村规民约,设立“村庄清洁日”“党员先锋岗”。

为激发村民主动性,阳山创新激励机制,推广“积分 +”模式,签订“门前三包协议”、评选“星级文明户”,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巩固整治成效。

如今,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全县2077个自然村100%完成保洁员配备等工作,2075个自然村完成村道路硬化,2064个自然村开展“四小园”建设,1914个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在美丽乡村创建上,158个行政村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127个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6个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累计创建美丽乡村1632个。

同时,阳山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结合城市更新项目植绿补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小微生态空间400多处,生态碧道成为市民亲水乐水的活力廊道。

从“洁净”到“绿美”,从“整治”到“共治”,阳山以实际行动让“和美乡村”画卷在更多村庄铺展,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根基与民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