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一场聚焦农业肥水领域的重要会议——2025年全国省级土肥(耕肥)站长会在甘肃兰州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土肥(耕肥)技术推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十四五”成果,展望“十五五”方向。
“十四五”期间,全国肥水技术推广系统成绩斐然。大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施肥和节水农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肥水工作。其中,肥水“三新”技术模式得到广泛推广,有力支撑了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具体来看,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达到了1.8亿亩,效果十分显著,小麦玉米亩均增产超100公斤,大豆亩均增产超50公斤。土壤墒情监测工作也成果突出,全国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点发展到3500多个,还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预报土壤墒情,直接为亿万农民科学灌溉和抗旱减灾提供了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累计推广23亿亩,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扎实开展,粪肥还田面积近1亿亩次,有效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地地力水平。此外,肥料监督抽查工作有序推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过,会议也强调,我国水土资源先天不足,粮食持续增产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做好肥水工作成为提高粮油作物单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支撑。
展望“十五五”,肥水工作肩负着重大使命,既要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上持续发力,又要在加快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展现新担当。会议明确了重点方向,要聚焦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抓好“科学施肥增效、旱作节水增粮”两个重点,实现“粮食增产、水肥增效、农民增收”三大目标。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未来要科学谋划肥水工作,持续推进科学施肥,扩大粪肥还田规模,深入挖掘旱地增产潜能,建好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网络。相信通过这些举措,肥水工作将更好地支撑大面积单产提升,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