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猪四大传染病怎么防?老兽医教你实用防控招数

一到冬天,猪圈温度低、湿度大、通风差,猪的抵抗力下降,各种传染病就容易找上门。尤其是猪流感、气喘病、仔猪水肿病和白痢,这四种病在冬季高发,轻则掉膘减产,重则整窝死亡。但只要提前做好预防、掌握正确处理方法,完全能守住猪场“安全线”。下面结合一线经验和专业指南,给养猪户支几招实在的。

冬季养猪四大传染病怎么防?

猪流感来得快,主要靠保暖和防继发感染
猪流感由病毒引起,发病急,猪突然发烧到40℃以上,打寒颤、流清涕、不吃食。虽然病毒本身没有特效药,但关键是要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全群加强保温,避免贼风直吹。可在饮水中加电解多维,饲料中拌入阿莫西林或强力霉素,连用5天。民间也有用大蒜捣汁拌料、紫苏杏仁煎水灌服的办法,作为辅助有一定效果。重点是:别让病猪受凉,否则容易转成肺炎。

数据参考自: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猪流感防控技术规范(2023年版)》
http://www.cadc.net.cn/tech/swine_flu_2023.pdf

气喘病是慢性“消耗战”,疫苗+环境管理是关键
猪气喘病由支原体引起,小猪最易感。初期打喷嚏,后期咳嗽像拉风箱,越冷越严重,病猪慢慢消瘦。这种病很难根治,重在预防。建议仔猪7–14日龄用猪气喘病活疫苗肺内注射(需专业操作),60日龄加强一次。同时,猪舍必须保持干燥、通风,氨气浓度不能高。治疗可用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药物拌料,连用7–10天。瓦松、桑皮、杏仁等中草药方子可作为辅助,但不能替代抗生素。

仔猪水肿病发病急,重在产前免疫和断奶管理
仔猪水肿病多发生在断奶后1–2周,由大肠杆菌引起,表现为眼睑水肿、共济失调,往往来不及治就死亡。最有效的办法是给母猪产前免疫:在分娩前21天和10天,各注射一次水肿病灭活疫苗,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抗体。此外,断奶时不要突然换料,应逐步过渡,饲料中可短期添加土霉素或恩诺沙星预防。一旦发病,立即用硫酸卡那霉素或头孢噻呋注射,同时全群投药防控。

数据参考自:农业农村部《仔猪常见细菌性腹泻防控技术指南》(2024)
https://www.moa.gov.cn/gk/nszd_1/202401/t20240115_6448232.htm

冬季养猪四大传染病怎么防?

仔猪白痢别拖,早干预成活率高
白痢多发于10–20日龄仔猪,拉灰白稀粪,腥臭,小猪很快脱水消瘦。预防的关键是母猪产前产后管理:产前一周饲料中加益生菌,产后用0.1%高锰酸钾清洗乳头。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可口服4万单位庆大霉素预防。发病后,可用恩诺沙星注射液肌注,或用复方磺胺类药物口服。白头翁、龙胆草等中药方子适合在疫情初期辅助使用,但严重脱水的仔猪必须补液。

除了针对这四种病,冬季养猪还要做到“三防”:
一防贼风——猪舍门窗堵严,但留通风口;
二防潮湿——勤清粪、垫干草,保持地面干燥;
三防应激——避免突然换料、转群、降温。

任何药物使用都需遵兽医指导,不要盲目加大剂量。疫苗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按说明保存和使用。养好猪,不在“猛药”,而在“细管”。把基础工作做扎实,猪群自然少生病、长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