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一声,杭州文博会重庆展厅里,一位来自巴西的采购商咬下一口巫山脆李,紫红的果皮裂开,露出翡翠般的果肉,汁水顺着指缝滴落。他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普通话说:“这个李子,比我在智利果园尝到的还要脆!”
10月17日,第十九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首日,重庆“三大宝贝”——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的联合展位前,排队试吃的队伍拐了三个弯。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市场品牌处副处长潘斌举着手机,一边拍视频一边嘀咕:“去年在澳门,脆李被误认成车厘子;今年在杭州,直接有人要下单200吨。”
巫山脆李:从贡品到“李子界爱马仕”
凌晨四点,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49岁的果农向泽安打着手电筒钻进李子林。露水打湿裤脚,他踮脚摘下最后一批晚熟脆李,小心地放进垫着松针的竹筐。“文博会要货太急,只能连夜摘。”向泽安咧嘴笑,露出被李子酸倒的牙印,“不过值了,去年我家5亩李子卖了38万,今年估计能破50万。”
向泽安不知道的是,他手里的脆李,在杭州被贴上了“李子界爱马仕”的标签。展会现场,90后主播“重庆小辣椒”举着手机直播,三小时卖出1.2万单。“弹幕都在问,为什么比超市贵三倍?”她剥开一个李子,镜头特写果肉上的琥珀色蜜腺,“看见没?这是巫峡云雾滋养出的天然果粉,全国只有这一片山长。”
重庆市农科院果树所研究员谢永红蹲在果园里算过账:巫山脆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8%,比普通李子高3个百分点;花青素含量是蓝莓的1.5倍。这些数据被做成展板,立在杭州展厅最显眼的位置。

涪陵榨菜:一根青菜头的“环球旅行”
涪陵榨菜集团外贸部经理周静翻出一张发黄的报关单——1998年,第一批20吨榨菜罐头出口到马来西亚,报关单上商品名还写着“pickled mustard tuber”(腌芥菜疙瘩)。如今,这张单子被装进相框,挂在杭州展厅的“历史墙”上。
“现在谁还叫我们疙瘩?”周静指着最新出口数据笑,2024年1 - 9月,涪陵榨菜出口额突破2.3亿美元,占全球榨菜市场份额70%。德国采购商汉斯现场演示:把榨菜丝拌进香肠沙拉,配着黑啤,“中国泡菜配德国猪肘,意外和谐。”
在涪陵江北街道二渡村,52岁的种植户张光明刚收到今年最后一笔货款。他种了一辈子青菜头,去年第一次尝到“期货”的滋味——涪陵榨菜集团提前半年锁定收购价,每亩保底收入4200元。“以前怕跌价,现在怕不够卖。”张光明指着手机里刚收到的短信,“集团说杭州展会签了3000吨新订单,明年要扩种2000亩。”

奉节脐橙:汉代贡果的“数字重生”
奉节县永乐镇大坝村,32岁的返乡硕士彭阳蹲在果园里调无人机。他手机里装着“脐橙智慧云”APP,每棵树都有二维码,扫一下就能看到糖酸比、硒含量、采摘日期。“杭州有个客户扫了码,当场订了100箱,说要送外国客户。”
这个APP背后,是奉节县财政投入的1200万元数字化改造项目。县果业中心主任熊伟透露,杭州文博会上,奉节脐橙展区最火的是“脐橙元宇宙”体验——戴上VR眼镜,就能“飞”到长江边,看脐橙在云雾中慢慢变甜。
“有个迪拜采购商,现场用AR技术把脐橙投影到酒店宴会厅。”熊伟翻出手机视频,金碧辉煌的宴会桌上,虚拟的脐橙堆成小山,“他说要订200吨,做高端礼品。”

“3361”体系:重庆土特产的“集团军”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刘贵忠在展会上算过一笔账:巫山脆李品牌价值102亿,涪陵榨菜品牌价值132亿,奉节脐橙品牌价值108亿,三个加起来,相当于“再造一个重庆汽车产业”。
“但这不是简单的1 + 1 + 1。”刘贵忠指着展厅墙上的“3361”体系示意图——3个核心品牌、3个特色产业带、6个区域公用品牌、100个企业品牌,“就像航母战斗群,脆李是舰载机,榨菜是护卫舰,脐橙是补给舰。”
在杭州洲际酒店,一场闭门洽谈会持续到凌晨。永辉超市生鲜总监陈颖透露,明年将在重庆建3个前置仓,专门周转“三大宝贝”。“消费者下单后,巫山脆李48小时到上海,72小时到北京。”
从钱塘江到密西西比河
10月19日,杭州文博会闭幕。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统计,三天现场销售额286万元,意向订单1.2亿元。向泽安在村里收到消息,笑得直拍大腿:“明年要在果园装直播架,让老外看李子长!”
而在太平洋对岸,美国最大亚洲超市H Mart的采购经理James,正把重庆“三大宝贝”的样品摆上货架。他特意在价签上加了行小字:“来自长江三峡的礼物”。
此刻,巫山脆李的果香正飘过钱塘江,涪陵榨菜的酱香正穿过黄浦江,奉节脐橙的甜香正掠过珠江口。它们将在某个清晨,同时抵达世界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