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八五六秋翻地:30厘米深翻如何锁定明年高产 凌晨四点,北大荒八五六分公司第七管理区的地头,气温零下2℃,露水把袖口冻得发硬。机务队长李长海掀开约翰迪尔8R - 370的棉帘,发动预热,车尾喷出一股白烟。他今天要把最后1100亩玉米茬地翻完,GPS里已排好“回字形”路线,耕深设定30厘米,误差±1厘米。李长海说:“别小看这30厘米,比往年多5厘米,每亩能多蓄30方雪水,明年春旱就不慌了。” 说话间,翻转犁“哗”地切开黑土,油亮的垡片像瓦片一样 农业资讯 1天前 8 热度
2025年前三季度农业经济稳中向好粮食丰收在望 尽管面临干旱、洪涝、连阴雨等多重自然灾害挑战,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农业经济依然展现出强大韧性。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夏粮产量2994.8亿斤,基本持平;早稻增产6.8亿斤;秋粮长势总体正常,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与此同时,畜牧业生产稳定,生猪存出栏连续增长,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裕、价格平稳运行。这一“稳中向好”的态势,不仅彰显了我国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更折射出政策体系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的深层逻辑 农业资讯 1天前 10 热度
农业农村部启动 “奋战 60 天” 行动: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筑牢夏粮生产根基 眼下正值黄淮海冬小麦主产区播种关键期,秋汛等不利天气给小麦播栽与冬前管理带来挑战。为全力保障明年夏粮丰收,农业农村部于 10 月 20 日正式启动 “奋战 60 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通过分区挂图作战、分类精准施策、分时有序推进的 “三分策略”,聚焦抗湿播种、晚播应变、冬前田管三大核心任务,千方百计落实小麦种植面积,全力以赴抓好冬前管理,为小麦培育壮苗、安全越冬夯实基础。 此次行动瞄准冬小麦 农业资讯 1天前 5 热度
从杭州到全球: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的“出海”密码 咔嚓”一声,杭州文博会重庆展厅里,一位来自巴西的采购商咬下一口巫山脆李,紫红的果皮裂开,露出翡翠般的果肉,汁水顺着指缝滴落。他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普通话说:“这个李子,比我在智利果园尝到的还要脆!” 10月17日,第十九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首日,重庆“三大宝贝”——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的联合展位前,排队试吃的队伍拐了三个弯。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市场品牌处副处长潘斌举着手机,一边拍视频一 农业资讯 1天前 7 热度
从种子芯片到智慧灌溉:2026上海AgTech展全景抢先看 老张,你听说了吗?明年3月17号,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要办一场‘农业科技奥运会’! 3月12日傍晚,山东寿光稻田镇的老张刚把最后一车番茄苗送进恒温库,邻居老李就拎着手机冲进来。屏幕上,一条关于“2026中国国际现代农业科技展览会(AgTech China)”的推送正热得发烫。老张眯着眼读完,心里盘算:自家新建的12亩玻璃温室正缺一套能省水30%的滴灌系统,要是能在展会上直接谈下厂家,今年夏茬就能回本。 农业资讯 1天前 8 热度
石门柑橘品质密码不打蜡不催熟背后的生态智慧 在北纬30°的湖南石门县,有一片被壶瓶山环抱、澧水河滋养的“柑橘天堂”。这里产出的柑橘果肉晶莹、汁水丰盈、酸甜平衡,不仅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远销东南亚与欧洲市场。然而,石门柑橘的卓越品质并非仅靠天赐风土,更源于当地果农对“慢农业”的坚守——一句朴素的“不打蜡、不催熟”誓言,背后是一整套融合自然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绿色生产体系。 树上成熟:用时间换风味的“反快”哲学 在追求效率与周转的现代农业中,提 农业资讯 1天前 10 热度
从田间到餐桌 中国筑牢大国粮仓的三大关键支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我国夏粮产量创历史第二高,早稻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秋粮收获已过六成——这一连串亮眼数据背后,是一场贯穿“产、储、销”全链条的系统性变革。从四川眉山的高标准农田,到中储粮的智能气膜仓,再到中粮的精深加工线,中国正以科技与制度双轮驱动,构建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 产好粮:高标准农田重塑农业生产力 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稻收刚毕,菜苗已绿。这片实行稻菜轮作的高 农业资讯 1天前 12 热度
中国方案助力全球粮食安全 南南合作成应对饥饿新引擎 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郊外的试验田里,当地农民与中国农业专家一同俯身查看杂交水稻长势——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茎秆,也承载着一个非洲国家对粮食自给的希望。这一幕,正是中国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生动缩影。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罗马举办2025年世界粮食论坛,纪念其成立80周年。论坛披露:尽管全球饥饿人口较2023年减少1500万,但仍有6.73亿人食不果腹,23亿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更令 农业资讯 1天前 7 热度
科技赋能三秋生产 青岛六汪镇打造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保障新模式 金秋十月,本该是丰收的喜悦时节,但连续阴雨却让不少农户忧心忡忡——玉米泡在地里收不上来,收上来的又没地方晾晒,稍有不慎,一年辛劳就可能化为霉变的损失。然而,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一场由科技、机制与服务共同驱动的“三秋”保卫战,正悄然改变这一困局。这里不仅实现了“颗粒归仓”,更探索出一条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并重的现代农业新路径。 从“看天吃饭”到“靠塔收粮”:烘干设施破解阴雨困局 “以前最怕秋天下雨 农业资讯 2天前 10 热度
智慧农业新范式:潢川“天空农场”如何破解耕地与产能困局 在传统农业面临耕地紧张、气候多变、劳动力短缺等多重挑战的当下,河南潢川县的一座“天空农场”正悄然改写人们对农业的认知。走进位于潢川县工业大道的水木光州未来农业科创综合体,乘电梯直达三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2.4万平方米的番茄丛林——藤蔓攀援、果实累累,却不见一抔泥土。这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落地的真实写照。 这座由潢川县与水木数字农业科技集团共建的智慧蔬菜工厂,不仅实现了“楼上种菜 农业资讯 2天前 14 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