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关税战骤然升级,希腊引以为傲的“味觉名片”——菲达奶酪、餐用橄榄与橄榄油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倒春寒。对于希腊来说,这些农产品不仅是餐桌上的骄傲,更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如今,随着美方加征关税,希腊农业出口的格局被迫改写。
“国宝级”奶酪被迫踩刹车
菲达奶酪之于希腊,如同茅台酒之于中国,是文化认同与经济利益的交汇点。2002年,欧盟将其列入原产地名称保护名录,意味着只有在希腊特定地区、以传统方式生产的奶酪才能冠以“菲达”之名。2024年,希腊全国生产14万吨菲达奶酪,其中65%出口,金额接近8亿欧元。德国、英国、意大利是长期以来的主顾,而新兴的美国市场在过去三年增长最快,已占到出口总量的9%。

然而,关税壁垒陡然高筑。创立于1936年的斯蒂姆法利亚公司原本雄心勃勃,打算把更多奶酪卖到大洋彼岸。总裁马科斯·莱加斯苦笑着对记者说:“我们连美国西海岸的货柜都预订好了,却突然接到经销商电话——关税翻倍,终端零售价至少抬升20%。计划只能无限期搁置。”据希腊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对美出口的菲达奶酪货值同比下降超过三成,部分中小企业已暂停对美订单。
橄榄园里三代人的焦虑
如果说菲达奶酪是希腊的“白色黄金”,那么麦西尼亚出产的卡拉马塔橄榄和特级初榨橄榄油就是“绿色血液”。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角的麦西尼亚,面朝爱奥尼亚海,丘陵起伏,石灰岩土壤富含矿物质,造就了橄榄独特的果香与辛辣回味。当地三分之一的农业用地被橄榄树覆盖,出口贡献占全希腊同类产品的四分之一。
但自今年4月起,美国把希腊橄榄制品的进口关税从10%抬升至15%。别小看这5个百分点,对于利润本就微薄的种植业者来说,足以吞噬全年收益。科斯塔斯·帕夫洛普洛斯抚摸着自家百年老树粗糙的树皮,语气低沉:“我爷爷靠橄榄树养大六个孩子,我父亲靠它供我读大学,现在轮到我却要担心树会不会被砍卖木材。”希腊餐用橄榄出口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对美出口2.14亿欧元,占希腊橄榄出口总额的28%,如今这一渠道正迅速收窄。

橄榄油:尚未起量已被阻击
相比奶酪和橄榄,希腊橄榄油对美出口尚处起步阶段,但美方关税已先行一步。希腊橄榄油标准化工业协会的约戈斯·米特拉科斯担忧地说:“我们花了五年时间才让美国高端超市愿意设立希腊橄榄油专柜,如今价格被迫抬升,刚培养起来的消费者可能转身就被意大利或西班牙品牌拉走。”
寻找新的“生命线”
面对美国市场骤然关闭的大门,希腊政府和业界迅速展开自救。一方面,雅典当局向布鲁塞尔紧急求援,希望欧盟委员会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启动争端解决机制;另一方面,出口商们把目光投向更远的东方和南方。
“中国、印度、巴西的中产阶层正在爆发式增长,他们愿意为高品质食品买单。”希腊餐用橄榄协会主席科斯塔斯·祖卡斯在雅典一场出口论坛上展示PPT:过去六个月,希腊对华出口的橄榄制品同比增长45%,虽然基数只有不到3000万欧元,但增速令人振奋。
斯蒂姆法利亚公司则把目光投向东南亚的高端餐饮渠道。“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五星级酒店对菲达奶酪兴趣浓厚。”莱加斯透露,“我们正在调整包装规格,开发200克小包装,以适应亚洲家庭需求。”
反思与展望
希腊国民经济与银行研究部的报告显示,美国市场仅占希腊总出口的5%,但农产品附加值高、品牌效应强,一旦失去,对地方就业和乡村经济可谓伤筋动骨。更深层的担忧在于,若美欧贸易摩擦长期化,希腊农业可能被迫重新评估“欧盟单一市场+美国高端市场”的双轮驱动模式,转而构建更分散、也更不确定的全球拼图。
从雅典卫城到麦西尼亚橄榄林,希腊人正在学会一个苦涩的新词:去风险化。正如当地媒体评论所言:“当关税大棒落下,我们才发现,爱琴海的阳光与海风虽然慷慨,却吹不到太平洋的另一端。” 于是,古老的土地开始寻找新的风向,而世界餐桌上,或许很快就会出现“希腊制造”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