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在农业领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7%,呈现出“总体稳定、亮点突出”的良好发展态势。从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从设施农业突破季节限制到三产融合激活发展动能,全县农业生产亮点纷呈,为全年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粮食安全:稳产增效,筑牢根基
沧源佤族自治县始终将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放在首位,打出了一套保障粮油增产的“组合拳”。通过大力整治耕地流出、复耕撂荒地,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让沉睡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同时,积极推广“粮 + 烟”“粮 + 菜”“粮 + 咖”等轮作模式,提高了耕地的复种指数,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2025年,冬油菜种植面积达6328.9亩,预计产量451.56吨,产值同比增加8万元;大春粮豆种植面积76842.5亩,较上年同期增长13.7%。二季度粮食种植面积3.9万亩,产量同比增44吨,产值达0.44亿元,同比增收144万元。这一系列数据,彰显了沧源县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

特色种植:多元发展,活力迸发
在特色种植领域,沧源县走出了一条破局突围之路,多元业态蓬勃发展。蔬菜产业依托温室大棚、喷灌滴灌等先进设施,突破了季节限制,实现了全年供应。勐董镇的西葫芦等蔬菜畅销市场,二季度蔬菜种植面积2.7万亩,产量2.7万吨,产值3亿元。班洪、班老、芒卡等地的菜豆、辣椒种植稳步推进,节庆消费带动叶菜、茄果等品类产销两旺。
咖啡、水果产业同样亮点频现。推进“咖啡 + 旱稻”基地建设,二季度种植面积达0.2万亩,预计产值91万元,同比增长25.7%。勐角、勐董等地推出的观光采摘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水果销量与价格双升。二季度水果种植面积新增1600亩,产值达0.6亿元,同比增长13.9%。
三产融合:协同发展,效益倍增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在沧源县的茶叶产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沧源天润茶叶有限公司与龙井村达成合作意向,佤山茶厂、碧丽源新增生产线,推动了茶叶的提质增效。全县14.4万亩茶园带动2.3万户茶农增收,二季度毛茶产量5320吨,产值2.34亿元,同比增长6.2%。

畜牧业与特色产业协同共进。肉牛产业获得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累计投放贷款2162.48万元,1337户脱贫养殖户获奖补365.65万元。二季度肉牛出栏同比增4813头,产值增长6.13%。蜜蜂产业成为融合发展的“黏合剂”,8200群中蜂既采“米团花黑蜜”,又为临沧坚果授粉,实现“一蜂双收”,推动了坚果与蜜蜂产业的协同增效。
渔业也借势升级迎来丰收。通过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渔业养殖摆脱了“小浅旧”的困境。二季度产量4903吨,产值0.379亿元,同比增长18.25%,节假日消费拉动价格攀升,成为农业增长的新引擎。
从田间到车间,从种植到加工,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沧源县上半年农业生产以创新破题、以实干增效。在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让特色产业“亮”起来、产业链条“长”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为全年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