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河南大部晴热少雨,气温高、蒸发大,正值玉米灌浆需水临界期,土壤墒情迅速下滑。全省把抗旱浇灌列为当前“三农”首要任务,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统筹黄河水、水库水、机井水“三水并用”,推广节水技术,力争把高温干旱对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林州市,67.4万亩秋作物已全面进入产量形成冲刺阶段。7月以来,部分岗坡地出现轻度旱情。市里抢抓上游来水有利时机,开启红旗渠一干渠、桃园分干渠等骨干渠道,日提水量达120万立方米;同时新打机井28眼,维修旧井364眼,铺设地埋管道36公里,确保“渠成网、井到田”。姚村镇下里街村500亩玉米沿洹河带状分布,河水经泵站提灌后,通过PE软管直送垄沟。“过去浇一亩地要3小时,现在1小时搞定,省水三成。”村党支部书记曹朝勇说。市农业农村局派出的技术指导组每三天巡回一次,现场测墒情、调肥水,指导农户随水亩追施水溶肥10公斤,实现“以水调肥、以水促粒”。

卫辉市玉米种植面积62万亩,已全部进入灌浆高峰期。尽管7月下旬出现三场分散性降雨,但总量不足20毫米,岗地、沙壤土仍显缺墒。市农技站70余名技术人员下沉一线,绘制“抗旱浇灌作战图”,按土壤类型、受旱程度分色管理:绿色区域墒情适宜,提醒控旺防倒;黄色区域轻度受旱,组织微喷补墒;红色区域中度受旱,立即启动滴灌或移动喷灌。孙杏村镇南辛庄村种粮大户李道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400亩玉米全部装上水肥一体化滴灌带,每亩一次灌水30立方米、配肥8公斤,比传统畦灌节水45%、节肥30%,预计亩产可提高80公斤以上。今年市里集中采购1400台移动智控水肥一体机,铺设干支管网180公里,形成10万亩精准滴灌示范区,通过手机APP即可设定轮灌制度,实现“一键灌溉、定时定量”。
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全省已累计浇灌秋粮4860万亩次,追肥面积3920万亩次;投入抗旱设备31万台套,其中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机具7.4万台套。下一步,河南将加密土壤墒情监测点,实行日调度、周会商,继续推广“喷灌+滴灌+水溶肥”技术模式,确保玉米灌浆“不断水、不脱肥”,努力实现无旱地块多增产、轻旱地块保稳产、重旱地块少减产,为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