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迈入世界前列: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助力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于2025年9月16日上午举行了一场关于‘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在会上详细介绍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规划。

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将农业科技创新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并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其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不仅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还拥有超过800家农业科研院校以及12万多名科研人员,形成了有组织、体系化的攻关机制。

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突破。例如,在作物育种领域,科学家们成功培育出了多种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机收籽粒玉米及高油高产大豆等急需品种,这些新品种的应用使得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此外,一批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如大马力拖拉机、打包采棉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

与此同时,企业主导下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也在稳步推进中。据统计,在当前进行中的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已有超过1000家企业参与其中,占所有参与单位总数的一半以上。通过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表示,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了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能够围绕不同作物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服务。每年还会向农民推荐300项左右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重大引领性技术,以满足他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技术选择的需求。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和技术水平持续提高,我国农业正朝着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