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生草是好是坏?秋季除草关键事项要记牢

在不少果农的印象里,果园必须“寸草不留”,认为杂草会抢水抢肥,影响果树生长。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果园开始尝试“生草栽培”,甚至有人专门种草。那么,果园生草到底是好是坏?秋季该不该除草?又该注意些什么?今天就结合实际,给广大果农朋友讲清楚、说明白。

先告诉家人们结果:果园生草不是坏事,关键看怎么“生”、生什么草、什么时候管。科学的生草栽培,不仅能保水保肥、改善土壤,还能抑制恶性杂草、减少病虫害,是现代果园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

果园生草是好是坏?

传统清耕(即彻底除草)看似干净,实则隐患不少。长期翻耕除草,会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结构板结、水土流失,尤其在坡地果园,一场大雨就可能冲走表层肥土。而合理生草,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草的根系能固土,地上部分能遮阴保湿,枯死后还能变成有机质,相当于“天然绿肥”。

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草都适合留。果园里常见的狗尾草、灰灰菜、葎草等恶性杂草,生长快、结籽多、难清除,还会成为蚜虫、红蜘蛛的寄主,这类必须及时清除。而像白三叶草、黑麦草、鼠茅草、紫花苜蓿等人工种植的良性草种,根系浅、不与果树争肥,还能固氮、抑草、改善微生态,才是理想的“果园伴侣”。

那么,秋季该不该除草?答案是:要除,但要有选择、有方法。

果园生草是好是坏?

进入9—10月,大部分果树进入采收后期或养分回流期,此时管理重点是为来年丰产打基础。秋季除草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区分“好草”和“坏草”。如果是人工种植的白三叶、鼠茅草等,只要不过度旺长,可保留至深秋,11月再刈割覆盖;但如果是藜、苋、葎草等高大杂草,必须在结籽前彻底清除,防止来年泛滥。

第二,避免深翻伤根。秋季是果树根系第二次生长高峰,此时深挖除草极易伤及吸收根,影响养分储备。建议采用浅锄、割草或人工拔除的方式,尽量不动土。割下的杂草可就地覆盖树盘,既能保湿,又能腐烂还田。

第三,化学除草要谨慎。如确需使用除草剂,应选择低毒、低残留、针对性强的药剂,如草铵膦(对果树相对安全),避免使用草甘膦等内吸性除草剂,尤其不能喷到树干或根部。喷药时最好用防护罩,防止飘移。

第四,结合施肥进行管理。秋季是果园施基肥的关键期。可在树盘外沿开沟施肥后,将行间良性草刈割覆盖于施肥沟上,既保温又促分解。若草过密影响作业,可适当刈割留茬10厘米左右,既控高又保根。

第五,注意病虫害防控。有些杂草是病虫越冬的“温床”,比如桃园附近的葎草易藏匿蚜虫,苹果园边的藜科植物可能携带腐烂病菌。这类杂草务必在落叶前清理干净,减少来年病源。

果园生草是好是坏?

对果农朋友来说,转变观念很重要。果园不是越“干净”越好,适度生草反而更生态、更省工。山东、陕西、四川等地的苹果、猕猴桃果园已大面积推广生草模式,结果表明:连续生草3年以上,土壤有机质提升0.3%—0.5%,化肥用量减少15%—20%,果实糖度和着色也明显改善。

当然,生草栽培也有前提:果园要有基本灌溉条件,否则干旱年份草与果树争水;坡度大的山地果园,生草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更值得推广。

果园生草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是宝,用不好是草。秋季管理的关键在于:清除恶性杂草,保留或种植良性草种,避免伤根,结合施肥覆盖,做好病虫预防。只要方法得当,果园不仅能省工省力,还能越种越肥、果子越结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