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蓟马、番茄潜叶蛾等小型害虫因隐蔽性强、繁殖快、抗药性高,已成为威胁番茄、黄瓜、辣椒等作物稳产优质的主要病虫害。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监测,2024年番茄潜叶蛾已在23个省份发生,设施蔬菜产区普遍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蓟马在华北、华东、华南设施大棚内常年多发,尤其在春末夏初和秋延后栽培期危害严重。本文结合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及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两类害虫的高发规律,并介绍当前推广的绿色高效防控新技术,帮助种植户早预警、早防控、少用药、多收益。
一 蔬菜蓟马与番茄潜叶蛾高发期精准识别
蔬菜蓟马种类繁多,常见有西花蓟马、烟蓟马、棕榈蓟马等,主要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其高发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在设施大棚内,春季3—5月(气温回升至15℃以上、空气干燥)和秋季9—11月(昼夜温差大、通风不足)为两个高峰期。蓟马体型微小(1—2毫米),喜藏匿于花器、嫩叶背面及幼果萼片下,吸食汁液导致叶片银白、果实皴裂、落花落果,且可传播番茄斑萎病毒(TSWV),造成毁灭性损失(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设施蔬菜主要害虫识别与防控手册》,2024年)
。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原产南美,2017年传入我国,近年扩散迅猛。该虫幼虫钻入叶片、茎秆、果实内部蛀食,形成不规则潜道,严重时叶片干枯、果实腐烂。其在设施大棚内无严格越冬限制,全年可发生8—12代。高发期集中在两个阶段:一是春季4—6月,随气温升高、番茄进入开花坐果期,虫口迅速增长;二是秋季8—10月,秋延后番茄定植后,若防控不及时,极易暴发成灾。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调查,未防控大棚内单株虫量可达50头以上,减产幅度达30%—70%(《植物保护》,2024年第3期)
。

二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控五大新技术推广应用
面对隐蔽性强、抗药性高的害虫,传统喷药效果有限。2025年,农业农村部主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优先”的防控策略,重点推广以下五类新技术:
1. 防虫网+色板+诱捕器物理阻隔系统
在大棚通风口、门口全覆盖40目以上防虫网,可有效阻隔蓟马、潜叶蛾成虫迁入。棚内悬挂蓝色粘虫板(蓟马趋蓝)和黄色粘虫板(潜叶蛾趋黄),每亩20—30张,距作物顶部10—15厘米,定期更换。同时,在番茄定植初期即安装性诱捕器,利用人工合成的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交配。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表明,该组合技术可使虫口密度降低60%以上(《中国蔬菜》,2024年第6期)
。
2. 释放天敌昆虫实现生物控害
针对蓟马,可释放小花蝽(Orius spp.)或捕食螨(如斯氏钝绥螨);针对番茄潜叶蛾,推荐释放蠋蝽或赤眼蜂。一般在害虫发生初期(每叶虫量<2头)开始释放,小花蝽释放量为每亩5000—10000头,每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2—3次。山东寿光、河北饶阳等地示范显示,天敌控害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4次,产品更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设施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图》,2025年)
。
3. 种苗无虫化处理与土壤消毒
带虫种苗是潜叶蛾传播的重要途径。建议从正规育苗场采购无虫苗,或定植前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蘸根处理。同时,夏季高温闷棚时结合石灰氮或威百亩进行土壤消毒,可杀灭残留在土壤中的蛹和幼虫,减少下一代虫源。
4. 科学用药与抗性管理
当虫口密度超过防治阈值(蓟马:每花5头;潜叶蛾:初见潜道),需及时用药。推荐轮换使用以下低毒高效药剂:
- 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蓟马高效,对天敌安全)
-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兼具内吸和触杀作用)
-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潜叶蛾幼虫效果显著)
注意避开天敌释放期,优先采用喷雾+烟剂结合方式,确保药液覆盖叶背和心叶。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毒死蜱、克百威等(农业农村部《禁限用农药名录》,2024年版)
。
5. 智能监测与预警平台应用
目前,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已试点“设施蔬菜病虫害智能预警系统”。通过在棚内布设虫情测报灯、图像识别摄像头和环境传感器,AI可自动识别蓟马、潜叶蛾数量,并结合温湿度预测未来7天发生风险,通过手机APP推送防控建议。农户可据此精准把握防治时机,避免盲目打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智慧植保技术应用白皮书》,2025年1月)
。
三 农户实操建议:早防、细管、巧用政策
为提升防控效果,建议种植户做到“三早三细”:
- 早清园:上茬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株落叶,减少虫源;
- 早监测:定植后每周检查1—2次嫩叶、花器,发现虫情立即处理;
- 早干预:在害虫发生初期即采用物理+生物措施,避免后期暴发。
同时,细查防虫网是否破损,细调粘虫板高度,细记用药时间和种类。此外,多地已将天敌昆虫、性诱剂、防虫网等纳入绿色防控补贴范围。例如,江苏省对连片50亩以上设施蔬菜基地采购天敌产品给予50%补贴;北京市对应用智能监测设备的园区每亩补助200元(各省2025年农业绿色发展项目申报指南)
。
蓟马和番茄潜叶蛾虽小,危害却不容小觑。但只要掌握其发生规律,善用绿色防控新技术,完全可实现“少打药、控得住、产好菜”。2025年,国家将持续加大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支持力度,广大种植户应主动对接农技部门,用好技术、用足政策,让大棚真正成为“绿色增收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