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正是螃蟹肥美的季节。9月13日,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正式开捕,并首次走出国门,销往泰国。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黄河口大闸蟹从过去的小规模散养,发展成为年产值高达11亿元的大产业。
位于北纬37°的黄河三角洲,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养殖大闸蟹的理想之地。黄河口大闸蟹以其‘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独特特征而闻名,相较于南方蟹,它们性腺发育更早,能在中秋、国庆双节前上市,抢占市场先机。

今年,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了6300亩大闸蟹,预计产量将达160余万斤,创下历史新高。公司总经理王英泽表示:‘二两半的母蟹每斤售价已达到100元左右,市场需求旺盛。’
黄河口大闸蟹的养殖并不简单。作为典型的洄游生物,它们一生需经历22次蜕壳才能成熟。从选苗到喂养,每个环节都需严格把控。为此,惠泽公司对蟹塘进行了标准化改造,统一标准为30亩,确保螃蟹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关键。以往大闸蟹养殖每亩需水量高达1000立方米,且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企业面临高昂的成本和环保压力。为此,惠泽公司建设了‘四池三坝’系统,推进尾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节省了近50%的用水量。
该模式不仅改善了蟹池水质,还为大闸蟹提供了更稳定、更优良的生态环境。赵金山介绍道:‘通过物理过滤、植物吸收与微生物分解三重协同作用,污染物被高效去除,实现了资源化循环利用。’
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的发展,使大闸蟹产业迈上了新台阶。恒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亩投放约1500只蟹苗,平均每只能长到3.5两,亩产高达260斤,算下来一亩地能卖1.5万元。李建辉董事长强调:‘种好草、选好苗、调好水、喂好料,这四个环节一个都不能马虎。’
产业的兴旺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大闸蟹进入销售旺季后,专业的捆蟹工需求激增,近六千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兆丰村村民牛传花感慨地说:‘我年纪大了,出不了远门,现在村里有了蟹合作社,绑绑蟹、包装箱子,一年能挣好几万!’
如今,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年均增收超过1万元,蟹农人均收入更是高达7.6万元。这一产业的成功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