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赋能产业、以产业振兴乡村的发展之路。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增强了民族团结和文化自信。
黔西南州通过保护和开发民族特色村寨,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了农文体旅的深度融合。例如,册亨县板万村是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布依族村寨,拥有独特的吊脚楼建筑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通过修复和活化这些传统建筑,将远离城市的民族山寨变成了集乡村民宿、餐饮娱乐、传统手工艺作坊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体验基地,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黔西南州还充分利用民族节庆文化,将其打造成文旅融合的黄金旅游季。如“二月二”、“三月三”等传统节日,通过精心策划的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互动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业观光、体育休闲等相关业态的发展。

黔西南州的民族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许多民族手工艺从家庭作坊走向现代化市场,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例如,贵州晶晶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黔之花”品牌,以及贵州布依福娘产业文化有限公司的“布依福娘”品牌,都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通过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性开发、民族节庆文化的宣传推广以及民族品牌的打造,黔西南州逐步形成了文化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各族群众的增收和和美村寨建设,更增强了民族团结和中华文化认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效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