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栽 7000 至 8000 株草莓配合调整磷钾肥用量预防轮斑病的方法

山东寿光的王大姐最近愁眉不展,自家20亩草莓大棚里,刚挂果的果实上就出现了褐色斑点,没几天整片叶子就枯了。农技站的人上门一检查,竟是草莓轮斑病在作祟。这病要是控制不住,一年的心血可能就要泡汤。其实在草莓种植圈,轮斑病是让不少人头疼的‘老冤家’,每年都有种植户因为没及时发现、防治不当,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但你知道吗?只要摸清它的‘脾气’,用对方法,就能让草莓避开这场‘劫难’。

草莓轮斑病是咋盯上草莓的?它最‘偏爱’叶片,刚发病时,叶片上会冒出针尖大的褐紫色圆点,不仔细看很容易被忽略。可过不了几天,这些圆点就会像吹气球一样鼓起来,直径能长到1 - 2厘米。病斑中间是灰褐色或灰白色的‘空心’状,边缘却像画了一圈紫褐色的‘眼线’,和健康的叶片界限特别清晰。更让人揪心的是,有些病斑上还会密密麻麻长出小黑点,那是病菌的‘孢子窝’,风一吹,孢子就到处扩散。要是病斑在叶尖,还会顺着叶尖往叶柄‘啃’,形成‘V’字形的枯斑,看着就像被剪刀剪过一样。严重的时候,好几片病斑连在一起,整棵草莓的叶子都变褐枯掉,光合作用没了,果实自然长不好,产量和口感都会打折扣。

要打赢这场‘保卫战’,农业防治是第一道防线。发现病叶不能留着,必须立刻摘下来烧掉或深埋,不然病斑上的小黑点会不断释放孢子,像‘种子’一样飘到其他叶片上。去年河北的刘大哥就因为没在意早期病叶,结果半个月后整个大棚都被感染,损失了近4000块。合理密植也很关键,草莓苗不能栽太密,不然枝叶挤在一起,空气不流通,湿度大,病菌就容易滋生。一般一亩地栽7000 - 8000株最合适,比之前密植的1万株能减少30%的发病风险。另外,施肥也有讲究,别光给氮肥让草莓‘疯长’,磷钾肥能让根系更壮、叶片更厚,抵抗力自然强。去年安徽的李大哥,把氮肥用量减少了20%,磷钾肥增加到原来的1.5倍,他种的草莓整个生长期几乎没怎么发病。

化学防治得用在‘刀刃’上。发病初期就得打药,苯醚甲环唑是‘老熟人’,能渗透到叶片组织里,抗菌效果好;吡唑醚菌酯不仅能治病,还能促进光合作用,让草莓长得更壮。打药时要注意正反面都喷到,尤其是叶背,病斑容易在那里形成。间隔7 - 10天喷一次,连喷2 - 3次,中间别断档,不然病菌可能卷土重来。值得提醒的是,采果前7天就得停药,不然药剂残留会影响草莓的品质。今年春天,陕西的赵大姐就因为停药晚了5天,采摘的草莓有药味,被收购商压价了不少。

其实防治轮斑病,早发现比啥都重要。江苏的张阿姨今年用了‘叶片巡查法’,每天早上到大棚里转一圈,发现有2片病叶就立刻摘了,结果整个棚到收果都没爆发大的病害。她还在大棚里挂了湿度计,只要湿度超过85%,就立刻通风,避免叶面长时间结露,给病菌‘搭梯子’爬上来。品种选择也有门道,有些草莓品种天生抗病,像‘章姬’虽然口感好,但稍微易感病,而‘甜查理’就比较皮实,去年辽宁的种植户换了‘甜查理’,发病率比之前降了一半。另外,生物防治能当‘长效药’,发病不严重时,用春雷霉素或苦参碱这些生物药剂,对蜜蜂和瓢虫这些益虫安全,不会污染果实,适合采摘园用。

现在很多种植户已经意识到,比起发病后打药,提前做好预防更省心。比如山东的王大姐,现在每天都会观察叶片,发现病斑就及时处理,最近她的草莓已经开始挂果,看着绿油油的叶子,她终于松了口气。其实农业就是这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把这些小细节做好,丰收就离你不远了。那你家的草莓遇到过轮斑病吗?是怎么解决的?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