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施肥策略大不同!一文说清降雨、光照、温度如何影响施肥,增产又省钱

一提到施肥,很多人觉得,不就是把各种肥料施到地里嘛,再根据作物不同或生长状况,换换肥料种类。要说最精准的施肥,那就是“测土配方”了。至于施肥和气候有啥关系,估计不少人看到这话题,会觉得博主在故弄玄虚。其实施肥和气候紧密相关,这完全符合施肥原理,只是常被大家忽略。

气候包括阳光光照、降雨、温度等情况,这些因素对施肥影响可大了,不仅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还关系到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和保存。下面咱就详细唠唠。

先说说降雨对施肥的影响。在多雨季节或多雨地区,用有机肥好处多多,既利于有机肥分解,作物吸收养分也更好。这时候,化肥用量可以适当增加,但得留意肥料流失问题,不然就白施了。而干旱地区或干旱年头,缺水是最大难题,肥效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施肥量就得减少,不然就是白白往地里扔钱。

再讲讲光照。光照时长和强度对施肥量也有影响。光照充足的地区或年份,适量增加施肥量,能让肥料增产效果更明显。要是光照不足,可一定要控制氮肥用量,不然作物容易徒长,只长叶子不结果。

温度对施肥的影响也很大。东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温差大,作物也不同,施肥策略自然有别。东北地区冷,还有早霜,氮肥使用时间不能太晚,不然作物成熟推迟,减产是肯定的。在寒冷地区,氮肥不建议用尿素,用碳酸氢铵更好。因为碳酸氢铵在低温下挥发少,能直接被作物吸收,而尿素需要转化,低温下可不行。

南方地区温度相对较高,但也会遇到寒冷天气,尤其是种水稻的,遇到寒冷情况,追肥得提前,不然影响水稻吸收养分。另外,在寒冷地区,可以用磷肥作为种肥,也就是把磷肥拌种,这样幼苗抗寒性会不错。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大,有寒冷地区,也有高温地区。所以,针对不同气候制定相应施肥策略非常有必要。这样既能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毕竟种地也是为了赚钱,肥料都是用钱买的。以后施肥的时候,可别忘了考虑气候因素,让每一分肥料都发挥最大作用,这样才能让咱的庄稼长得更好,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