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伪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影响绵羊和奶山羊。了解其发病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对于养殖户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防治羊伪结核病。
羊伪结核病又称羊假结核病,由假结核棒状杆菌引起。这种疾病多发于舍饲的绵羊和奶山羊中,具有慢性、接触性传播的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随着羊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而羔羊的发病率极低,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因此,养殖户必须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发病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羊伪结核病可分为体表型、内脏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其中,体表型最为常见,内脏型次之,混合型较少见。以下是具体症状描述:
- 体表型:感染初期,病羊局部会出现炎症,随后感染扩散至邻近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化脓。病灶在头部和颈部淋巴结较为多见,其次是肩前、股前和乳房等部位。患病后,羊会逐渐消瘦,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下降,有时伴有咳嗽。|
- 内脏型:病羊体表无明显症状,但内脏器官上形成化脓灶和干酪样病灶。病羊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症状,后期体温升高,死亡率较高。
- 混合型:同时出现体表型和内脏型的症状。

二、治疗方法
- 早期进行局部抗炎治疗,用药前先做药敏试验,使用敏感抗生素对肿胀部分进行消毒并皮下注射,同时可涂抹鱼石脂软膏以加快肿胀消散。
- 对外部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手术治疗:在肿胀部位下方切开一个创口,用力挤压化脓包块,尽量将脓汁挤干净,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疮口内的炎性物质,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撒上广谱抗生素,最后使用碘酒棉条填塞,每3 - 5天更换一次,直到痊愈。
- 对已经破溃的化脓疮,用手术剪或刀片破开疮口,挤净脓汁,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疮口炎性物质,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剪掉周边坏死皮肤和组织,撒上抗生素或涂满磺胺软膏、金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每日一次,直至痊愈。
三、防治措施
- 平时应注意羊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外伤。发生外伤后,及时进行外科处理。清除羊舍和饲槽中的锐器、铁丝等物品。
- 坚持临床检查,观察羊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体表淋巴结肿大、化脓要及时隔离,并及时治疗,淘汰病羊。
- 对被脓肿污染的场所进行及时消毒,妥善处理手术用具,收集的浓汁要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通过以上详细的介绍,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掌握羊伪结核病的有效防治方法,确保羊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