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在收获后的2 - 3个月内会结束休眠期,进入发芽和腐烂的高风险期。为了保证大蒜的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掌握正确的贮藏方法和技术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影响大蒜贮藏的主要因素、各种贮藏方法以及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一、影响大蒜贮藏的主要因素
温度:大蒜鲜藏的最低温度为 - 5℃~ - 7℃,最适宜的贮藏温度为 - 1℃~ - 2℃。
相对湿度:不应高于80%,50%~60%较适宜。
气体成分:O2不低于2%,较适宜的为3.5%~5.5%; CO2最高不超过16%,可控制在12%~16%。
采收期:大蒜采收过早或过晚对其保鲜都不利,适宜的采收期是在蒜薹收后15天~20天左右,叶片枯萎,假茎松软为宜。
二、大蒜贮藏方法与技术
简易贮藏
- 挂藏:收获后的大蒜先在田间曝晒2天~4天,或在烘房内(控温30℃~40℃,相对湿度50%~60%)进行快速干燥鳞茎,使之进入休眠期。干燥后的大蒜进行挑选,剔除机械伤和病虫害的蒜头。然后每30个~60个蒜头编成一组,挂在通风良好的屋檐下或其他地方贮存。贮藏中应注意不要使蒜头受潮、雨淋。
- 架藏:选择通风良好、干燥的室内场地,有通风设备的场所更好。室内放置木制或竹制的梯架,架子可搭成台形和锥形等。梯架横隔间距要大,以利于空气流通。将编好的蒜头分岔于横隔上,不要过密,注意通风,防止受潮。
- 窖藏:利用地下温度、湿度受外界影响较小的特点,创造一个稳定的鲜藏环境。在东北等寒冷地区,窖藏大蒜较为理想,大蒜在窖内可散堆,也可以围垛。最好窖底铺一层干麦秆或谷壳,然后一层大蒜一层麦秆或谷壳,不要堆得太厚,窖内设置通风孔。
机械冷藏
通过人工控温,保鲜时间长,保鲜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大蒜入库前应先进行设备的检修,库房的清扫,然后对库房及所用包装容器等进行杀菌消毒。在入库前3天,对库房进行降温,使库温达到 - 1℃~ - 2℃。采后大蒜先进行高温诱导休眠处理,方法同挂藏。去除根须,留1厘米~1.5厘米的假茎,对大蒜进行挑选分级,去除机械伤和病虫害的蒜头,然后装箱、装筐、网袋或按出口要求等进行包装入库。可直接码放在库内,注意码垛不要太大,垛与垛之间要留一定距离,有条件的可在库内搭架。

气调贮藏
大蒜鲜藏中O2含量愈低,CO2含量愈高,抑制发芽的效果愈显著。但O2不可低于2%,CO2不可高于16%,常控制O2在3.5%~5.5%之间,CO2控制在12%~16%鲜藏效益较好。采用塑料袋、硅橡袋包装,或使用塑料大帐,运用自然降氧或气调机进行调气。贮藏中除按机械冷藏法管理外,还应定时测定袋内或帐内的气体成分,当O2或CO2含量有一项超过标准时,通过解口放风或用气调机调气。
三、大蒜鲜藏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
大蒜鳞茎呈棉状腐烂;鳞茎呈干腐状,并失去发芽能力;鳞茎被虫蚀,有发热变质病状。这些病症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大蒜在鲜藏环境因素控制不当或有机械伤,或在贮存中感染上青霉菌、镰刀菌及寄生虫等。为防止大蒜在鲜藏过程中腐烂变质,可采取以下措施:
~控制环境条件,温度控制在0℃以下,保护良好的通风干燥状态。
~去除机械伤。
~选择耐贮的品种。
~注意入库前对库房及用具的杀菌消毒。
~保鲜中及时去除腐烂的大蒜。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术,可以有效延长大蒜的保鲜期,提高其市场价值。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贮藏方法,确保大蒜的质量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