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种好黄芪?黄芪亩产高、卖价好的秘诀是什么?

这几年黄芪价格不错,不少种植户都跃跃欲试。但种黄芪可不是撒种子等着收那么简单,我把自己这些年积累的经验整理出来,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

选地整地:打好基础是关键

黄芪是深根作物,选地就像盖房子打地基,马虎不得。平地种植要选地势高、排水好的沙壤土,土层深厚疏松最理想。要是山地种植,得找背风向阳的山坡,既保暖又透水。

切记避开几种地:黏土地容易板结,黄芪根扎不下去;低洼地积水会烂根;贫瘠的沙石地养分不足。选好地后,深耕30-45厘米,这个深度很重要,直接影响黄芪根系发育。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3000公斤,秋翻比春翻好,保墒效果更佳。

种子处理:出苗齐全靠它

黄芪种子有个特点:种皮硬,直接播种出苗慢还不齐。我试过几个方法,最管用的是温水浸泡。先把种子放50℃温水里泡6-12小时,捞出来用湿布包好催芽,等三分之一种子露白就能播了。

选种也有讲究。三年以上植株结的种子最饱满,采收要趁荚果变黄时,晚了就炸裂了。用风选法去掉瘪籽和杂质,好种子沉甸甸的,手感都不一样。

播种时机:因地制宜选时间

播种分春播、伏播和秋播。春播在4月中到5月上旬,这时候土壤墒情好,出苗整齐。伏播是6月下旬到7月上旬,适合雨水较多的地区。秋播在9月底到10月初,要注意防冻害。

我推荐条播,行距30-40厘米,深度2-3厘米,每亩用种量1.5-2公斤。有些农户图省事用撒播,后期管理特别麻烦。育苗移栽虽然能省地,但容易伤主根,长出鸡爪芪卖不上价。

田间管理:细节决定产量

苗期管理要精细

出苗后最怕杂草,要及时松土除草。苗高5厘米时间苗,7-10厘米定苗,株距保持15-20厘米。发现缺苗要补种,可以提前催芽备些补苗用种。

水肥管理有讲究

黄芪耐旱但苗期需水量大。干旱时要浇水,但雨季一定要注意排水,我吃过烂根的亏。追肥分两次:定苗后亩施复合肥10公斤,第二年返青时再追一次。记住冬季培土前施足底肥,来年长得旺。

病虫害防治要及时

根腐病最头疼,发现病株要连根拔除,病穴撒石灰消毒。预防为主,整地时用五氯硝基苯消毒很管用。白粉病用石硫合剂效果不错,豆荚螟要在成虫期喷敌百虫。蚜虫虽然常见,但及时喷药就能控制。

几个关键技巧

打顶控长

7月底前一定要打顶,把顶端嫩梢掐掉。这样能防止植株徒长,让养分往根部集中。我做过对比,打顶的黄芪亩产提高20%以上。

中耕除草

第一年至少中耕三次:苗高5厘米、8厘米时各一次,定苗后再一次。第二年以后视情况除草,但5月、6月、9月这三次不能少。中耕要浅,避免伤根。

越冬管理

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清理田间,培土防冻。北方地区最好覆盖一层秸秆,开春及时清除,促进早返青。

种黄芪是个细致活,第一年投入大见效慢,但第二年就开始有回报了。关键是把握好每个环节,特别是整地质量和苗期管理。只要前期工作到位,后期管理就能省心不少。

最近黄芪市场行情稳中有升,掌握好技术,亩收益相当可观。希望这些经验对大家有帮助,种出优质高产的黄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