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有什么技巧?掌握这8个关键技巧,让你的虾健康又肥美

看似简单的养虾背后,藏着让虾苗健康成长的全部秘密。掌握这些技巧,轻松养出活力十足、肉质饱满的好虾!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虾塘,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有经验的养虾人老李蹲在塘边,仔细观察着水色和虾群的活动情况。“养虾如养水”,他常对新手们说,“水好,虾才能好。”

去年刚开始养虾的小王,就是在老李的指导下,避免了盲目投喂和乱用药物的误区,如今他的虾塘产量比最初提高了30%。

一、选址与池塘准备:打好养虾第一仗

养虾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选对地方。理想的养虾场地应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电力供应稳定,更重要的是要有优质的水源。

池塘建设要考虑以下几点: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保持在1.5-2米,池底平坦且略向排水口倾斜。放养前务必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全池泼洒,杀灭病原体和野杂鱼。

清塘后7-10天,开始施肥培水,每亩施用有机肥200-300公斤,培养浮游生物,为虾苗提供天然饵料。优良的水色应为黄绿色或淡褐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

二、虾苗选择与放养:精挑细选出好苗

选苗如选种,好苗是成功的一半。健康的虾苗应有以下特征:体长1-1.2厘米,规格整齐,活力强,逆水游动能力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肌肉透明,肝胰腺饱满。

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来决定。南美白对虾一般每亩放养4-8万尾,罗氏沼虾每亩放养2-3万尾。切记:密度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密度会增加疾病风险和养殖成本。

放苗时要注意:选择天气稳定的早晨或傍晚;先将苗袋漂浮在池水中15-20分钟,使水温平衡;然后在池中缓慢加入池水,让虾苗逐渐适应水质变化;最后让虾苗自行游入池中。

三、水质管理:养虾就是养水

水质是养虾成功的关键。定期监测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维持水体稳定。

水温:对虾最适生长温度为25-32℃。夏季高温时要加深水位,冬季可搭建保温棚。

pH值:保持在7.5-8.5之间。pH过低可用生石灰调节,过高可用有机酸或换水处理。

溶解氧:不低于4mg/L。安装增氧机是保证溶氧的有效措施,晴天中午开动2-3小时,傍晚后开动至次日早晨,阴雨天要全天开动。

水色调控:理想水色为黄绿或淡褐,表示硅藻、绿藻等有益藻类占优势。水色过浓时及时换水或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

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20-30%。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分解有机物,抑制有害菌繁殖。

四、科学投喂:精准喂养省成本

选择优质配合饲料,根据虾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粒径和蛋白含量。放苗初期使用0号料,随着虾的生长逐步换为1号、2号、3号料。

投喂要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每天投喂2-4次,沿池塘四周均匀投撒,设置食台观察摄食情况。

投喂量根据天气、水质、虾的生长情况和摄食状态调整。天气晴朗、水质良好时适当增加投喂量;阴雨天、水质差时减少投喂。一般以投喂后1-2小时吃完为宜。

五、日常管理:细心观察防未然

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观察水色、透明度、虾的活动、摄食情况及有无异常现象。特别注意黎明前和傍晚后的观察,这两个时段容易缺氧。

定期检查虾的生长情况,每10-15天抽样测量体长、体重,根据生长速度调整管理措施。做好养殖记录,包括放养、投喂、用药、水质、生长等数据,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六、疾病防控:预防为主治未病

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预防措施包括:彻底清塘消毒;选择健康虾苗;保持水质稳定;科学投喂;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免疫增强剂。

常见虾病有白斑病、红体病、烂鳃病等。发现病虾要及时隔离,准确诊断,对症下药。使用国标渔药,严格按说明书控制剂量和休药期。

避免盲目用药和滥用抗生素,这会导致耐药性和药物残留。微生态制剂和中药制剂是 safer、更环保的选择。

七、收获与销售:把握时机获高效

根据养殖种类、规格要求和市场价格确定收获时间。南美白对虾一般养殖80-100天,达到50-60尾/公斤时即可收获。

收获前适当停食,改善水质,提高运输成活率。可采用拉网或排水收虾的方式。高温季节最好在清晨或傍晚收虾,避免温差过大。

与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或通过电商平台开拓销售渠道。有条件者可注册品牌,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收益。

八、新手常见误区

许多新手容易陷入这些误区:盲目追求高密度放养;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一见病害就乱用药;为省钱使用劣质饲料。

实际上,适度密度、精准投喂、预防为主、优质饲料才是成功之道。

养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耐心观察、不断学习和经验积累。随着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健康、高效的养殖模式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

《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南美白对虾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