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前胃弛缓是反刍动物,尤其是奶牛和肉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功能性消化障碍疾病。该病并非由病原微生物直接引起,而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突变、应激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导致瘤胃、网胃和瓣胃(统称前胃)的运动机能减弱甚至停滞,进而影响正常的反刍、消化与吸收功能。若不能及时识别和干预,轻则导致牛只消瘦、产奶量下降,重则引发酸中毒、真胃移位甚至死亡。本文依据《兽医内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第5版)、《反刍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手册》(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编)以及美国兽医协会(AVMA)相关临床指南,系统梳理牛前胃弛缓的主要症状表现,帮助养殖户和基层兽医准确识别、科学应对。

一、食欲减退或废绝是最先出现的信号
牛前胃弛缓初期,最直观的表现是采食量明显下降。健康牛通常每日主动采食3至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而患病牛则表现为对精料兴趣减弱,甚至拒绝采食,仅少量啃食干草或完全停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食欲变化往往在饲料更换、天气骤变或长途运输后12至24小时内出现,具有明显的诱因关联性。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2年发布的《奶牛常见消化道疾病防控技术规范》,食欲减退是前胃弛缓的“一级预警指标”,一旦发现,应立即检查饮水、反刍及粪便情况,避免延误诊治。
二、反刍次数减少或完全停止
反刍是牛类动物消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健康成年牛每日反刍4至8次,每次持续40至60分钟,每口咀嚼40至60次。当前胃弛缓发生时,瘤胃蠕动减弱,内容物无法有效回流至口腔,导致反刍频率显著降低,严重时完全停止。
养殖户可在清晨或夜间安静时段观察牛只是否出现“倒嚼”动作。若连续2次以上喂料后未见反刍,或反刍时间不足20分钟,应高度怀疑前胃功能异常。《兽医内科学》明确指出:“反刍停止超过12小时,即构成前胃弛缓的临床诊断依据之一。”
三、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
瘤胃蠕动可通过听诊或手触感知。正常情况下,在牛左侧肷窝处(即左腹部肋骨后方凹陷区域)可听到规律的“咕噜”声,每2分钟约1至3次,声音清晰有力。当前胃弛缓时,蠕动音变得微弱、稀疏,甚至完全听不到。
简易判断方法:将耳朵贴近牛左侧肷部,静听1分钟。若无明显蠕动音,或声音断断续续、音量极低,结合食欲和反刍异常,基本可判定为前胃弛缓。有条件者可使用兽用听诊器进行更准确评估。
四、瘤胃内容物异常:过满、松软或呈粥状
触诊瘤胃可进一步判断内容物状态。健康牛瘤胃内容物呈半固态,有弹性,按压后能较快回弹。而前胃弛缓患牛,瘤胃内容物常表现为两种极端:
其一为“积食型”:瘤胃过度充盈,触之坚硬,按压无凹陷,多因过量采食精料或粗纤维不足所致;
其二为“迟缓型”:瘤胃内容物松软如泥,或呈稀粥状,按压后凹陷恢复缓慢,常见于长期饲喂劣质饲料或继发于热应激、产后瘫痪等情况。
这两种状态虽表现不同,但共同点是瘤胃排空延迟,内容物发酵异常,易产生大量气体或酸性物质。

五、嗳气减少,可能伴发轻度瘤胃臌气
嗳气是牛排出瘤胃发酵气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前胃弛缓时,由于瘤胃蠕动减弱,气体无法顺利排出,导致嗳气次数明显减少。部分患牛会出现轻度瘤胃臌气,表现为左肷部轻度膨隆,叩诊呈鼓音,但通常不会像急性臌气那样迅速危及生命。
需注意的是,若臌气持续加重、呼吸急促、张口伸舌,则可能已发展为急性瘤胃臌气,需紧急处理。
六、粪便性状改变:量少、干硬或稀软恶臭
前胃功能障碍直接影响后段消化,导致粪便异常。常见表现包括:
- 粪量显著减少,每日排粪次数由正常的8至12次降至2至3次;
- 粪便干硬、呈球状,表面附有黏液,提示肠道蠕动减慢、水分过度吸收;
- 或相反,粪便稀软、灰白、带有未消化饲料颗粒,气味酸臭,反映瘤胃发酵紊乱、酸性产物堆积。
《反刍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手册》强调:“粪便中出现大量未消化玉米粒或豆粕颗粒,是前胃弛缓导致消化不良的典型佐证。”
七、精神沉郁,产奶量或增重下降
患牛整体精神状态变差,表现为站立不动、头低耳耷、眼半闭、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奶牛则在发病后24至48小时内出现产奶量骤降,降幅可达30%至50%;育肥牛则表现为日增重停滞甚至负增长。
这些变化虽非特异性症状,但结合消化系统表现,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
八、体温、呼吸、脉搏通常无明显变化
与感染性疾病不同,单纯性前胃弛缓属于功能性障碍,一般不引起发热。体温多维持在38.0至39.5℃正常范围,呼吸和脉搏也基本正常。若出现高热、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则提示可能继发肺炎、酮病或真胃炎等并发症,需进一步鉴别诊断。
九、慢性病例可能出现消瘦、被毛粗乱、脱水
若前胃弛缓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牛只因营养摄入不足,会逐渐消瘦,肋骨显露,被毛失去光泽、粗乱易断。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征象也可能出现。此时治疗难度加大,恢复周期延长。
牛前胃弛缓虽不直接致命,但对养殖效益影响深远。其症状表现具有渐进性和多样性,早期识别尤为关键。养殖户应养成每日观察牛只采食、反刍、排粪和精神状态的习惯,一旦发现上述异常,应及时调整饲料结构,提供充足清洁饮水,并在必要时请专业兽医介入。预防胜于治疗,科学配比日粮、避免突然换料、减少应激源,才是防控前胃弛缓的根本之道。正如《兽医内科学》所言:“前胃健康,是反刍动物高效生产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