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至翌年2月,北方蔬菜产区进入冬季温室育苗高峰。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统计,此时段苗期立枯病与猝倒病发生率可达35%—60%,直接造成“倒苗”甚至毁圃。本文基于山东寿光国家级蔬菜标准园三年连续试验,结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宝聚研究员团队成果,提出一套“基质—环境—管理”三位一体防控方案,供生产者按图索骥。

一、立枯病与猝倒病的“同”与“不同”
两种病害均发生在子叶至三叶一心期,症状易混淆,但病原、侵染适温及后期表现差异显著。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4菌丝融合群)引起,病斑缢缩、直立枯死;猝倒病由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主导,病部水渍状、猝倒贴床。棚室湿度过高(>90%)且基质温度低于18 ℃时,猝倒病占主导;湿度80%左右、气温22—25 ℃时,立枯病上升为优势种群。
二、基质消毒:把病原菌“拒之门外”
蒸汽消毒:示范场实测效果最佳
2022年12月—2023年1月,我们在寿光市田柳镇众旺育苗合作社进行基质蒸汽消毒对比试验。供试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3:1:1(V/V),每立方米掺入腐熟稻壳粪50 kg。利用移动式蒸汽发生器(额定压力0.4 MPa)对基质堆体(宽1.2 m、高0.8 m)插入温度探针,当20 cm深处温度达到80 ℃后维持30 min。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落数分别下降98.7%与99.1%,成苗率较对照提高26.4个百分点。
操作要点:
①堆体四周覆盖防水篷布,减少热量散失;②消毒后基质需降温至35 ℃以下方可装盘,避免“烫根”;③蒸汽冷凝水pH 6.5左右,可替代一次清水返青,减少肥料流失。
化学熏蒸:低成本替代方案
对缺乏蒸汽设备的中小育苗点,推荐棉隆微粒剂(98%)处理,剂量30 g/m³,均匀拌入基质后覆膜密闭7 d,揭膜再摊晾5 d。2023年1月,青州市绿欣蔬菜基地按此方案处理72 m³基质,药剂成本仅2.8元/m³,防效达93.2%。
注意:
棉隆对蚯蚓与芽孢杆菌同样具有杀伤性,处理后需补充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BAB-1,108 CFU/g)以恢复基质微生态平衡。

三、温湿度控制:让病原“想侵染而不得”
分段控温:夜低日高,抑制腐霉
猝倒病病原腐霉菌丝在12—16 ℃时伸长最快,>28 ℃则显著受抑。建议采用“三段变温”管理:日落前2 h开始降温,22:00—06:00保持15—16 ℃;日出后逐步升温,09:00达到24 ℃;中午通过顶窗+环流风机将温度控制在26—28 ℃,不超过30 ℃。示范园连续两年度数据(2022—2023)显示,该策略使猝倒病株率由12.4%降至2.1%。
湿度“双降”:棚膜+基质同步减压
棚内空气湿度>90%是病害暴发的“扳机”。除常规顶窗排湿外,可在畦面铺设黑白双色地膜(白色朝上),既增光又阻止基质水分蒸发。2023年12月,聊城市贾寨镇惠农育苗中心对比发现,覆膜处理夜间相对湿度峰值降低8.7%,日平均湿度下降5.3%,立枯病病情指数减少40.5%。
同时,基质含水量宜维持在65%—70%(手感握之成团、指缝微滴水)。采用“潮汐式”灌溉,每灌至基质最大持水量的80%后即排干,比顶部喷淋减少表面积水32%,降低腐霉游动孢子扩散概率。
四、营养与促生:提高秧苗“自身免疫力”
偏施铵态氮易造成秧苗徒长,表皮角质层变薄,利于病原侵入。试验表明,当基质NO₃⁻-N/NH₄⁺-N=3:1时,番茄胚轴直径增加12.7%,木质素含量提高19.4%,对立枯丝核菌抗性显著增强。此外,三叶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0.5%海藻酸,可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强低温胁迫下的细胞渗透调节能力。

五、应急补救:发病初期“黄金48 h”
一旦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并带出棚外,随后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组合喷淋病穴及周围2 cm范围,每株约15 mL。示范园记录显示,该处理在48 h内对猝倒病扩展抑制率可达91.3%,且对后续生长无药斑残留。
六、成本与收益:一亩地育苗盘账
按冬季温室常规育苗1亩(约10万株)计算,基质蒸汽消毒增加成本0.024元/株,变温管理与地膜覆盖增加0.018元/株,合计0.042元/株;而因病害减少补播、人工及药剂的节省约0.11元/株,纯增收益0.068元/株,亩增效益6800元。对年育苗100万株的专业场,年度净收益增加6.8万元,投资回报期仅0.8年。
七、结论与建议
冬季温室蔬菜育苗防“倒苗”,核心在于“源头减菌+环境抑菌+植株抗病”协同。基质消毒以80 ℃蒸汽30 min或棉隆密闭熏蒸为首选;温湿度执行“夜15—16 ℃、日26—28 ℃、湿度<85%”的硬杠杆;营养上控铵增硝、补磷钾与海藻酸,三叶期强化促壮。只要抓住关键环节,完全可将立枯病与猝倒病总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冬季温室育苗安全、高效、绿色生产。
附:关键操作清单(可直接张贴于育苗棚)
1、装盘前检测基质温度≤35 ℃、含水量65%—70%。
2、每日06:00、14:00记录温湿度,湿度>90%立即顶窗+风机排湿。
3、出苗后第5 d起,每3 d巡检一次,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局部药剂封锁。
4、三叶一心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0.5%海藻酸,提高抗逆性。
采用上述方案,相当于为秧苗穿上“防菌盔甲”、撑起“环境护盾”,冬季温室育苗亦可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