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冬种瓜菜正当时:良种良法织就“绿色增收图”

十月,当北国已渐入深秋,南海之滨的三亚却正迎来一年中最关键的农时——冬春季瓜菜生产。在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崖州基地的蔬菜大棚里,青瓜、茄子、辣椒等各类菜苗在育苗盘中茁壮成长,叶片油绿,生机盎然,静待着移栽下地,孕育新一季的丰收。

今年,三亚全市冬春季瓜菜计划生产面积达16.61万亩,目标产量超过34万吨。围绕“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卖得好又保安全”的核心问题,一幅以“品种调优、科技赋能、市场衔接”为笔触的现代农业蓝图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品种调优:“稳瓜、增豆、减椒、扩菜”

在崖州区的田洋上,完成最后一季水稻收割的农田已重新忙碌起来。种植户林阿伯正在整地,为种植豇豆做准备:“这几年种豇豆价格不错,今年还想接着种。”

他的选择,正是三亚冬季瓜菜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缩影。今年,全市明确了“稳瓜、增豆、减椒、扩菜”的清晰方向:

“稳瓜”:稳定西甜瓜等传统优势瓜类面积,并适时引入市场表现优异的新品种。

“增豆”:在巩固豇豆这一拳头产品的同时,适度发展四棱豆、荷兰豆、毛豆等多样化豆类,其中豇豆将全面推广“防虫网+”绿色防控技术,打造安全品牌。

“减椒”:审慎调减泡椒、尖椒等大宗椒类面积,转而发展阳雀湖辣椒、黄灯笼椒等特色优质品种。

“扩菜”:扩大水芹、空心菜等本地水生蔬菜规模,并积极试种茭白等新品种,以丰富市场供给。

这一布局已落实到具体区域:西部崖州区作为豇豆主产区计划种植6.3万亩,天涯区将扩大黄秋葵等优势品种,东部片区则依托南繁基地优势,着力推广高产优质的瓜菜新品种。

科技赋能:从“农业芯片”到工厂化育苗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劲驱动。三亚充分利用南繁育种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苦瓜、番茄、黄灯笼椒等作物的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攥紧农业的“中国芯片”。

在种苗供应环节,市农科院育苗基地及集中育苗大户承担起“中央厨房”的角色,每季计划工厂化培育优质瓜菜种苗不少于1000万株,并以优惠价优先供给脱贫户等群体,有效降低了农户的育苗成本和风险。

“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每一个因素都至关重要。”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崖州基地技术员林俊旭介绍,从种子消毒到环境精准调控,技术人员对育苗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精细管理。据统计,自今年8月以来,该基地已培育出茄子苗190万株、辣椒苗12万株,预计今冬明春总育苗量将达400万株。

市场衔接:主动出击,严把安全关

生产的最终归宿是市场。为了确保丰产又能丰收,三亚将多措并举,主动衔接:

积极鼓励“订单农业”,以销定产,降低种植盲目性。

借助“冬交会”等平台,重点推介黄秋葵、玉米、新品种辣椒等优质产品。

主动“走出去”,组织力量拜访国内主要批发市场,建立稳固的产销渠道;同时“请进来”,邀请核心客商实地考察,开拓新客户。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强调,今年将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出岛瓜菜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眼下,全市农业系统干部正深入一线,引导农户抢抓农时。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用良种与良法,精心织就一幅保障供给、绿色增收的冬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