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库伦旗探索多元养殖路 生态养殖既护环境又让村民腰包鼓

谁不想在家门口把钱挣了?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的乡亲们啊,这两年正用他们的脑子和力气,把日子过出了新花样,增收致富的故事写得热热闹闹。你看,这多元养殖,就成了不少人眼里的“香饽饽”,实实在在地让大家看到了盼头。

前阵子去库伦旗扣河子镇酒局子村溜达,老远就看见金虎养殖合作社的院子里挺热闹——一群灰扑扑的毛驴正甩着尾巴,趴在草料堆上啃得正香。合作社负责人王金虎蹲在驴舍门口,手里拿着把扫帚,一边扫着驴粪,一边把新添的草料往食槽里推,嘴里还念叨着:“这些小家伙,可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他笑着说:“养驴这活儿啊,我2008年就开始琢磨了,那会儿就是自己瞎摸索,养了几头试手。2017年才正式拉起这支队伍,组了合作社,想着带着大家伙儿一起干。”

库伦旗养驴场景

至于养驴的好处,他掰着手指头跟我数:“你想,跟牛羊比,驴这东西省心多了——风险小,不爱生病,规模不用搞得太大也能养,生病花钱也少。再说了,现在驴肉在城里餐馆里抢手得很,营养好,味道也正;驴皮更是做阿胶的好材料,市场上求着要。我们合作社就这么‘一驴多卖’,驴奶、驴肉、驴皮都没放过,收益自然就上来了。”具体数字他没太细算,但大概是存栏的母驴有几十头,种驴和育肥的驴加起来也有小一百头。“现在啊,跟着他养驴的乡亲越来越多,十几户人家从一开始养几头、十几头,慢慢滚雪球似的扩大规模。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有的人家一年下来,揣进兜里的钱能到十万、十五万,谁看了不眼馋?”

不过库伦旗的致富路可不止养驴这一条,另一边的茫汗苏木哈图嘎查,有个叫王金山的养殖户,也闯出了自己的门道。2022年开春,他琢磨着换个路子——既然老家这林子多、草也丰,不如试试养土鸡?“我就想着,城里都爱吃这土生土长的鸡,鸡蛋也卖得贵。”他说,自己的土鸡不搞圈养,就散在林子里,让它们自己找虫子、啄青草、吃天然谷物。“3月份孵鸡苗,养七八个月就能出栏,肉质紧实,味道跟普通鸡不一样。”

库伦旗养土鸡场景

王金山的鸡确实养得地道,刚上市就被抢光了,不光本地的人来买,呼市、锡林郭勒那边的订单也不少。“一年能卖五六千只土鸡,土鸡蛋也跟着好卖,年收入三四十万,比以前单打独斗强多了。”他摸着鸡舍边的树,眼里闪着光:“这生态养殖,既没糟蹋好林子,又能挣钱,以后啊,我还想再扩大点规模。”

其实库伦旗能有现在这样的光景,说到底还是靠大家琢磨着找路子。多元养殖这事儿,听着简单,做起来却得花心思——得懂市场,得会琢磨本地的资源,还得敢尝试。就像王金虎和王金山这样,用自己的法子把驴和鸡养得有声有色,不仅自己鼓了腰包,还带着村里的人一起富。这日子啊,不就是这么一点点过出来的希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