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焦作供电公司贴心服务 助力南西村朱华华金鱼养殖场发展

9月底的焦作,秋老虎还没完全退去,但柏香镇南西村朱华华的金鱼养殖场里,却像开着空调般凉快——温控设备“嗡鸣”着,把水温稳稳控在24℃,一尾尾兰寿金鱼摆着橙红的尾鳍,在增氧泵扬起白花花水花里钻来钻去,像撒了一把跳动着金粉似的星星。

谁能想到,这满池“活宝”背后,藏着供电师傅们一次次“弯腰查线路”的身影?

“刚开始养金鱼那会儿,我心里直打鼓。”朱华华蹲在鱼池边,手里捏着鱼食撒向水面,看着鱼儿抢食,他挠挠头笑,“兰寿、泰狮这些品种娇贵得很,增氧泵停一分钟,鱼可能就翻肚子;温控器要是坏了,这一池子鱼就得‘集体搬家’。”

2024年初,他辞了城里的工作,带着攒下的积蓄回村,租下老宅基地,从南方引进了这些“金疙瘩”。可智能化养殖对电的依赖,比他想象的还大——增氧泵、恒温系统、水质监测仪……全得靠电“撑腰”。

“有天半夜突然停电,我穿着拖鞋就往养殖场跑,摸着冰凉的设备,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朱华华说,那时候他才明白,村里常说的“电是命根子”,对搞养殖的人来说,一点不假。

好在,国网焦作供电公司柏香中心供电所的人比他想得更周到。9月初的一天,三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师傅提着工具箱进来,为首的王师傅戴着安全帽,进门就问:“朱老板,最近用电咋样?有没有啥不对劲的地方?”

他们没喝一口水,就蹲在配电箱前,拿出万用表这儿量量、那儿瞅瞅,又沿着鱼池边的线路走了一圈,连插头的松紧都用手拧了拧。“你看这线皮有点老化,换个新的更安全。”王师傅一边说,一边从工具箱里掏出新电线,“温控器的备用电源也得接上,万一主电断了,备用的能撑半小时,足够应急了。”

不光是修,师傅们还教他“土办法”:“增氧泵别一直开最大档,根据鱼的密度调,既能省电,又不伤鱼。”“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水温,温差别超过1度。”朱华华记在本子上,后来又让儿子拍了视频存在手机里,没事就翻出来看。

相关图片

“现在啊,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盯着手机上的‘用电监测’小程序,看看电流稳不稳;晚上关店前,得把所有设备再检查一遍。”朱华华笑着说,“供电师傅们就像咱村的‘电医生’,随叫随到,连个小毛病都给治得明明白白。鱼养得好,卖得也快,上个月刚发走一批泰狮,订单都排到下个月了。”

其实,朱华华的养殖场,只是焦作供电公司服务乡村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夏天,当地针对葡萄、蓝莓等特色种植和养殖用电需求,专门给农网“升级”,把老旧线路换成了加粗的电缆;还在村里设了“网格化客户经理”,王师傅他们就是其中一组,每天骑着电动车在村里转,哪家用电有问题,一个电话就能上门。

“有时候半夜接到朱老板电话,说‘鱼有点炸鳞’,我就得赶紧跑过去看看,一般是水质出了问题,跟用电关系不大,但还是得去看看。”王师傅说,“主要是养殖户不容易,咱们多跑一趟,他们心里就踏实一分,这‘电保姆’当得值。”

相关图片

夕阳西下,朱华华的养殖场里,金鱼在水中游得更欢了。他说,下一步想扩大规模,再建两个育苗池,“到时候还得麻烦供电师傅们帮忙算算负荷,看看需不需要再增容。”

远处的田埂上,供电抢修车的灯闪了闪,又消失在暮色里。这乡村振兴的浪潮里,电就是这样,像一双看不见的手,托举着一个个像朱华华这样的普通人,把小日子过成了“鱼跃龙门”的模样。

(文中朱华华的表述经本人确认,供电服务细节参考国网焦作供电公司9月服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