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金秋九月,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坪场镇的花生田里一片繁忙景象。丰收的季节,农民们忙碌地采摘、装筐、搬运着一颗颗饱满的花生,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花生还没等采收完毕,就已经有了明确的买家,这一切得益于大坪场镇推行的‘订单农业’模式。
‘订单农业’是指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联农、订单保收的方式,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农产品订购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收购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让农户在种植前就吃下了‘定心丸’。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还确保了农民的收入稳定。

大坪场镇的成功经验表明,订单农业能够有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该镇通过发展订单农业,重点培育辣椒、鲜食玉米和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全镇参与‘订单农业’种植的农户超过1200户,面积达1670亩,辐射18个村。截至目前,1000亩辣椒和170亩鲜食玉米已全部喜获丰收并完成销售,500亩花生正有序采收,预计总产值将达到78万余元。
除了经济效益外,订单农业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从种植、管护到采收,整个产业链条为周边村提供了26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这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也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订单农业’这一发展模式,像一座坚实的桥梁,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生产,一头通向千变万化的市场,真正实现了种有定向、销有方。大坪场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熊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订单农业’模式,拓展订单渠道,拥抱电商平台,让更多农户在‘订单’的指引下实现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施订单农业,大坪场镇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种模式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推广,为更多农民带来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