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金线G331:串联吉林216颗边境珍珠的致富之路

当集安浑江口大桥的晨雾悄然散去,G331国道宛如一条璀璨的金线,将我省216个宛如珍珠般散落的边境村串联起来。往北,是珲春市防川村“鸡鸣三国”的独特景致;向南,则是集安市杨木林村浑江口的波澜壮阔。这条长达1240公里的边境画廊,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生机与希望。

特色产业:依路而兴的致富密码

来到鸭绿江畔的集安市青石镇石湖村,这里气候温和、雨露充沛,五万亩林海宛如天然氧吧。初秋时节,江面倒映着红艳艳的五味子,山葡萄架下紫红的果实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曾经,石湖村受路况限制,特产转运损耗大,五味子运到市里每100斤至少损失5斤,陷入发展困境。

如今,G331大通道路面“白改黑”,通信基站新修,货好卖了,客商也多了。今年,五味子加工车间里,40万斤鲜果将变身致富金果运往南方市场;林间蜂箱酿出甜蜜事业,鸭绿江上拦江养鱼已成规模。采摘季时,集安特有的白桃挂满枝头,游客们穿梭园中,笑声与江波共舞。

民族风情:沿途生金的文旅宝藏

沿着G331驶向长白山天池南麓,来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马鹿沟镇果园村,仿佛踏入了一幅动态的朝鲜族风情画。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木质水车吱呀转动,秋千架上的彩绳随风轻摆。村民金大姐的民宿小院里,打糕的香气弥漫。游客们围坐在炕上,品尝着美味打糕。“去年我家接待了300多名游客,光民俗体验就收入5万多元!”金大姐笑着说。

果园村深度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带动47家朝鲜族民宿兴起。尤茨、花牌等民间游戏融入旅游项目,每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直接拉动沿线多个行业发展,村民人均增收显著。村里定期举办的农乐舞表演,更是吸引大量游客,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产业升级:沿路前行的创新动力

一路向东,珲春市东阿拉村传来阵阵牛鸣。鑫丰牧业小镇内,近700头优质肉牛在现代化牛舍中悠闲踱步,自动化饲草料加工设备有序运转。不远处的宏牧种猪基地同样生机勃勃,4000万元投资建设的现代化厂区,为猪崽提供了舒适的“家”,每年为村集体带来71万元稳定收入。

与此同时,电商直播在村里兴起。大学生志愿者在党团活动室通过直播平台热情推介村里的大米,短短40天就实现3500公斤的销售佳绩。从传统牧业到科技养殖,从电商直播到品牌打造,东阿拉村在传统产业基础上不断升级,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之歌。

如今,G331吉林段上,延边黄牛、冷水鱼、苹果、食用菌等优势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带动边境村民致富的重要支柱。千里边疆,因G331而聚人气、兴产业,旅游经济、特色种养、产品加工等乡村产业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边境小村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