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挖出“金疙瘩”,丰收图景铺满中国大地

金秋十月,稻浪翻滚、瓜果飘香、棉田如雪、椒香四溢。从江南水乡到西北大漠,从黄土高原到塞上江南,一场覆盖全国的丰收盛宴正在广袤田野间热烈上演。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天的丰收,不再只是“粮满仓、谷满囤”的单一景象,而是特色农业百花齐放、多元产业齐头并进的生动图景——土里能挖出“黄金草”,沙漠可养出“鲜海鱼”,梯田飘出“椒香味”,果园变身“致富园”。

特色农业,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特色农业

贵州黎平:玉竹变“黄金草”,林下经济有奔头

在贵州省黎平县高屯街道的山林间,农户们正弯腰采挖一种看似普通的根茎植物——玉竹。别看它其貌不扬,却是中药材市场的“香饽饽”。玉竹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近年来随着大健康产业兴起,需求持续走高。

“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收入不到千元;现在改种玉竹,三年一收,亩均收益能到8000元以上。”种植户吴大姐边分拣边算账。当地依托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湿润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玉竹、黄精、天麻等品种轮作套种,既保护生态,又提高土地利用率。

政府还引入合作社统一供种、技术指导和订单收购,让农户“种得放心、卖得安心”。如今,黎平玉竹已形成种植、初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成为山区群众稳定增收的“黄金草”。

新疆棉田:机械轰鸣替代“弯腰拾花”

在占全国棉花产量90%以上的新疆,广袤棉田里再也看不到昔日“千人拾花”的壮观场面。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采棉机如钢铁巨兽般穿梭作业——它们能精准识别棉朵,一次性完成采摘、打包、压缩,每台日采收量相当于500个劳动力。

“以前全家老小齐上阵,拾一个月棉花累得直不起腰;现在雇一台采棉机,两天干完200亩地,省时又省力。”阿克苏棉农艾合买提笑着说。机械化不仅解放了劳动力,还减少了杂质混入,提升了棉花品质。目前,新疆棉花机采率已超85%,为棉农节本增效的同时,也保障了国家优质棉供应。

江苏灌云:酥梨抢“鲜”上市,双节市场供不应求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江苏省灌云县伊山镇七里松村的酥梨园里,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箱。这种皮薄肉脆、汁多味甜的酥梨,是当地地理标志产品,每年此时都供不应求。

“我们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不打高毒农药,梨子通过了有机认证,价格比普通梨高出30%。”种植大户李建国介绍。村里还建起冷链仓储和电商直播间,鲜梨48小时内就能从枝头直达消费者餐桌。特色水果+品牌打造+电商赋能,让一颗小酥梨撬动大市场。

宁夏平原:“塞上江南”多产齐丰,品质赢得全国客

得益于黄河灌溉与日照充足的优势,宁夏素有“塞上江南”之称。金秋时节,这里的葡萄、水稻、蔬菜同步迎来丰收。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色泽饱满,即将进入压榨季;引黄灌区的优质稻米颗粒归仓;设施蔬菜基地里,辣椒、番茄源源不断运往北上广深。

“宁夏农产品最大的优势是品质。”一位来自广东的采购商说,“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种出来的菜甜、米香、果浓。”当地政府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和“三品一标”认证,让“宁字号”农产品在全国市场站稳脚跟。

特色农业

陕西耀州:梯田花椒香满山,24小时完成加工

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梯田上,大红袍花椒挂满枝头,椒农们忙着采摘、装筐。这种花椒麻香浓郁、油腺饱满,是川渝火锅底料的重要原料。

“以前采回来要晒好几天,遇到阴雨天容易发霉;现在村里建了烘干中心,鲜椒24小时内就能完成烘干、分级、包装,损耗降低一半。”椒农王师傅说。当地还推广“花椒+电商”模式,通过直播带货销往全国,亩均收入超万元。

特色农业

沙漠养鱼:盐碱水里“游”出致富新路

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新疆尉犁县的“沙漠鲜鱼”。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原本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如今建起了循环水养殖池。技术人员通过改良水质、调控盐度,成功养殖出海鲈鱼、南美白对虾等海产品。

“利用地下盐碱水养鱼,既不占用耕地,又变废为宝。”基地负责人介绍。这种“生态+科技”模式,不仅产出高品质水产品,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双赢。

山东茌平:圆铃大枣红满枝,农文旅融合添活力

在“中国圆铃枣之乡”山东茌平,3000余亩枣园硕果累累。这种枣皮薄肉厚、甘甜如蜜,自古就是贡品。如今,当地不仅发展鲜枣销售,还开发枣酒、枣糕、枣茶等深加工产品,并举办“枣乡文化节”,吸引游客采摘体验。

“光卖鲜枣一斤5块钱,做成枣糕能卖20块,搞旅游还能带动农家乐。”村民老赵算了一笔账。农文旅融合,让传统特产焕发新生机。

特色农业为何能“特”起来?

这些丰收故事的背后,是政策、科技、市场的合力推动。各地因地制宜,依托生态资源禀赋,通过“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布局,引入优质品种、智能装备和现代管理,推动特色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更重要的是,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多种合作模式,确保农民真正从产业链增值中受益。

金秋的田野,不仅有沉甸甸的果实,更有沉甸甸的希望。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正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劲生命力。未来,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持续释放,中国乡村的丰收图景,必将更加多彩、更加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