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永安市大湖镇岭后片区的杂交水稻制种田里一片繁忙景象,丰收季的喜悦如潮水般涌动。收割机在广袤的田间来回穿梭,发出阵阵轰鸣,仿佛在奏响一曲激昂的丰收乐章,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丰收故事。
“自引进水稻制种项目后,每亩平均能多赚1000多元呢!”大湖镇李坊村农户陈永成满脸兴奋,话语间满是藏不住的喜悦,“现在收入达到了普通水稻种植的两倍,而且从收割到烘干用不了半天,稻种的损耗大大减少啦。”杂交水稻制种,已然成为大湖镇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今年,大湖镇的水稻制种成绩斐然,面积突破1000亩,占永安市制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早稻制种300多亩,烟后稻制种700多亩,预计亩均产量超400斤。这一串串亮眼的数据,让粮农们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曾经,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农民们常常为天气变化而忧心忡忡。如今,大湖镇通过“党支部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创新模式,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华丽转身。镇里倾力为粮农们提供全方位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和代烘干服务,稻谷从收割装车到进厂烘干,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机械化、标准化的烘干流程,将种子含水率稳定控制在安全储存区间,确保了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双稳定”,从源头上为粮食安全筑牢了坚实基础。
“以前收割后,还得在太阳下晒干,要是遇到阴雨天,稻谷就容易发霉变质,可麻烦了。现在有了代烘干服务,稻谷收割后直接运到烘干厂,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种子质量。”农户陈君章感慨万千,对如今的便利赞不绝口。
近年来,大湖镇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扩大水稻制种规模。通过科学安排“耕、种、收、防、管”全流程,采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结合的方式,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让大湖镇的制种产业蓬勃发展,还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共同进步。
如今,大湖镇的制种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张“金名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熠熠生辉。它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为乡村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相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大湖镇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将继续书写新的辉煌,带领更多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